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文章插图
历史上有名的明君有不少 , 而昏君也有很多 , 但是同时既是明君又是昏君的 , 就不多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 , 怎么会有人既是明君又是昏君呢 , 事实上的确是有这样的人 , 而且还不止一个 ,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汉武帝和唐玄宗 。这两位皇帝在自己年轻的时候 , 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了 , 他们治理国家都是一把好手 , 汉武帝击败了一直以来的敌人匈奴 , 而唐玄宗则是开创了唐朝最辉煌的时代 , 然而他们到了自己老年的时候 , 却都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 , 汉武帝巫蛊之祸以及穷兵黩武 , 而唐玄宗则是安史之乱 。为什么他们在前半生都那么优秀 , 后半生却堪称是昏君呢?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文章插图
1.古代帝王和上古圣人为何不同在一些典籍记载中 , 上古的帝王不仅贤明 , 而且个个长命百岁 。唐朝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中写道:“黄帝年百一十岁;少昊年百岁;颛顼年九十八岁;帝喾年百五岁;帝尧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 , 年皆百岁” 。
韩愈这篇文章是写给唐宪宗看的 , 他不可能拿一个一戳就破的谎话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姑且不说我们信不信上古“皇帝”的寿命 , 至少当时的人们是普遍相信的 。
人们普遍相信的事一定是事实吗?也不一定 , 造成这样的原因 , 或者人们不愿意打破自己编造的“谎言” , 或者人们需要借用这个“谎言” 。
春秋的诸子百家 , 各有各的主张 , 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等等 , 却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用上古名人 。
诸子百家的名声 , 在我们听来是响当当的名人 , 可在春秋战国 , 顶多属于“名士”一类 , 稍有名气罢了 , 他们说的话又如何能让别人信服呢 。
于是各种各样的圣人出现了 , 孔子说 , 这些话不是我说的 , 是文王、周公说的 。韩非子说 , 这些事 , 尧做过 , 舜做过 , 大禹也做过 。
圣人们说没说过、做没做过不重要 , 他们能拿来用就行 。韩非子讲过三人成虎的故事 , 试着想想成百上千的人同时说一件事 , 相信一件事 , 又是怎样的景象 。
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提到的君主 , 皆是一生皆贤明的圣人 , 可历史中的帝王怎么样呢?完全没有一个同上古圣人类似的人 。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文章插图
2.汉武帝唐玄宗为何会变得昏庸汉武帝刘彻 , 在位50余年 , 内部进行改革 , 外部则驱逐匈奴 , 到末年仍不免落下个昏聩的名声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 , 晚年引发安史之乱 , 不仅失去爱妃杨贵妃 , 最后连皇位也被儿子抢去 , 孤独死去 。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汉武帝晚年发生的巫蛊之祸 , 是汉武帝昏庸的一大“罪证” , 而连年征伐匈奴 , 似乎又是另一个明证 。不过我们细究下去 , 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
俗话说:江湖越老 , 胆子越小 。这事放到皇帝身上一样能用 。皇帝活得越久 , 见到的各种权力斗争便越多 , 越会担心类似的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 。
汉武帝晚年 , 一天天老朽 , 正慢慢迈入死亡的深渊 , 而太子一点点成长 , 正要跨入人生巅峰 。太子的巅峰不正是皇帝吗?
汉武帝会把皇位传给儿子 , 不过要在自己死后 , 只要活一天 , 他就不会放权 。汉武帝抓权越紧 , 猜忌心便越重 。
有个成语叫推己及人 , 这是褒义词 , 意思是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 但人总会产生一个想法:我这么想 , 别人一定也这么想 。
汉武帝喜欢权力 , 他认为太子也一定很爱权力 。想的越多 , 汉武帝便越害怕权力被夺走 , 于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 , 最终以“巫蛊之祸”爆发为结局 。
唐玄宗李隆基 , 一口气杀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 原因是武惠妃想让自己儿子当太子 , 于是向玄宗进谗 。根本原因还是李隆基害怕李瑛夺取自己权力罢了 。
汉武帝和唐玄宗,为何他们前半生是明君后半生是昏君

文章插图
3.皇帝并非昏庸而是害怕三国活得最久的皇帝孙权 , 晚年一样陷入诸子相争的局面 。太子是孙和 , 而孙权最喜爱的儿子偏偏是鲁王孙霸 , 这一套听着是不是很熟悉?
曹丕是曹操嫡长子 , 但曹操最喜欢的却是庶子曹冲 , 曹冲死后 , 曹操也是更喜欢次子曹植 。李世民的太子是李承乾 , 偏偏更喜欢魏王李泰 。
历史上的明君大多喜欢玩这一手 , 因为他们都担心自己的权力被儿子夺走 。孙和、孙霸都没有好结局 , 李承乾和李泰也是以悲剧而收场 , 无不说明权力斗争的残酷 , 哪管父子兄弟 。
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 , 表达自己对派遣李广利远征匈奴一事的悔恨 。一些人认为这是汉武帝的“罪己诏” , 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
公元前91年 , 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亡 , 公元前90年 , 李广利为扶持外甥而谋反 , 逃亡匈奴 , 公元前89年颁布《轮台诏》 , 表明自己息兵修养政策 。
观汉武帝一朝 , 汉武帝最信任的人 , 田蚡、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人有个共同身份——外戚 , 他利用外戚以防止自己的权力被他人夺取 。
卫青、霍去病掌权的时候 , 汉武帝正值盛年 , 他有绝对的信息掌控这些人 , 不怕他们谋反 。不过人到晚年 , 精力终究有限 , 汉武帝的掌控出现弱点 。
汉武帝不能再将权力交给这些外戚 , 更不可能交给其他人 , 于是借着息兵的理由 , 取消对匈奴的战争 , 以防军权被外人利用 。
李隆基晚年类似汉武帝 , 他想借完全忠于的藩镇 , 达到控制天下的目的 , 哪知道却被安禄山利用 , 成了祸害唐朝的根源 。
汉武帝也好 , 唐玄宗李隆基也罢 , 亦或其他皇帝 , 造成他们昏庸的原因 , 与其说因为老了 , 不如说是害怕 , 害怕权力不再属于自己 , 不再讲究所谓的平衡 , 而是开始清除所有威胁到自己的人、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