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红工夫茶概况


 宜红工夫产于鄂西山区宜昌、恩施两地区 。邻近的湘西石门、桑植、慈利等县亦有部分生产 。年产10万担左右 。宜红工夫以条索紧细有金毫,内质香味鲜醇,汤色红亮有“冷后浑”为其主要特点茶叶批发 。?湖北宜昌地区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 。茶圣陆羽青年时期曾去考察,后在《茶经》中把宜昌地区的茶叶列为山南茶之首,“山南以狭州(今宜昌地区)上,襄州(今襄樊、谷域、光化、襄阳等地)次,荆州(今江陵、当阳)次”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宜昌任县令时曾有“雪消深林自剐笋,人响空山随摘茶”,“春秋楚目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的诗句,赞同陆羽对宜昌茶的高度评价 。据记载,宜昌红茶问世于19世纪中叶,至今有百余年历史 。清道光年间,先由广东商人钧大福在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往汉口再转广州出口 。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高炳三及尔后光绪丙子年(公元1876年)林紫宸等广东帮茶商,先后到鹤峰县改制红茶,在五里坪等地精制,由渔洋关运汉出口,“洋人称为高品” 。当时渔洋关一跃成为鄂西著名的红茶市场,广商除开辟鄂西宜红茶市外,还大批涌向鄂南羊楼洞采制红茶,1840年羊楼洞红茶庄达50余家,年制红茶10万箱,达5万余担 。1850年,俄商开始在汉口购茶,汉口开始单独出口 。1861年汉口列为通商口岸,英国即设洋行大量收购红茶 。因交通关系,由宜昌转运汉口出口的红茶,取名“宜昌红茶”,宜红因此而得名 。宜红由英国转售至西欧,尔后美商、德商也时有购买,宜红得到大量发展 。1888年汉口口岸出口量达86万担,占当时全国茶叶出口量的40%,其中以红茶为主 。1876年9月,宜昌被列为对外通商口岸,宜红出口猛增,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每年输出量达15万担左右 。主销英国、俄国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品质稳定,声誉极高 。后经历史的磨难,宜红一落千丈,至1949年茶园荒芜,茶厂倒闭,满目疮痍,1951年湖北省茶叶公司成立,在鄂西、鄂南两大茶区扩大收购网点,鄂西红茶区在五峰、鹤峰、长阳、宜昌、恩施、宜恩、利川及湖南石门设点,收购宜红,1951年宜都茶厂正式成立,负责宜红的精制加工,毗邻鹤峰的湖南石门、慈利、桑植、大庸四县属宜红生产经济区,同年在石门泥沙成立一红茶初制厂,属宜都茶厂分厂(1956年改属石门茶厂) 。尔后又在五峰、宜昌相继建立了红茶精制厂,与国营茶场形成紧密的生产网络,恢复和发展宜红生产 。目前,宜红已成为宜昌、恩施两地区的主要土特产品之一,产量约占湖北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茶叶产品 。?鄂西山区乃神农架一带,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年均气温13~18℃,年降雨量750~1500毫米,无霜期220~300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大部属微酸性黄红壤土,宜茶生长 。?宜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细有金毫,色泽乌润,香甜纯高长,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叶底红亮柔软 。茶汤稍冷即有“冷后浑”现象产生,系我国商品质的工夫红茶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