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味苦性寒 介绍几则验方
苦参 , 又名苦骨、牛人参、野槐根 , 产于我国各地 , 春秋采收 , 以秋采者为佳 。挖出根后 , 去掉根头、须根 , 洗净泥沙 , 晒干 , 切片 , 备用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 , 位列中品 , 是中国使用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之一 。苦参味苦性寒 , 有小毒 。可入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通淋 。《本草正义》中说:“苦参 , 大苦大寒 , 退热泄降 , 荡涤湿火 , 其功效与(黄)芩、(黄)连、龙胆(草)皆相近 , 而苦参之苦愈甚 , 其燥尤烈 , 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 , 较之芩、连力量益烈 。”主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胁痛黄疸、赤白带下、肺热喘咳、乳蛾疳积、咽喉肿痛、痔疮肛瘘、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痰核、水火烫伤等病症 。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认为 , 苦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和苦参醇、苦参酮、苦参素、刺芒柄花素等多种黄酮类 。苦参的体外抑菌作用经试验发现 , 苦参对多种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苦参既可入丸散或煎汤内服 , 亦可用 。外用至明清以后逐渐增多 , 主要是单用或配合其他药物煎汤外洗 , 或者熏洗 。由于性味苦寒 , 因此内服一般入丸散 , 或米饮送服 , 或开水冲服 , 或在汤药中搅入鸡蛋黄 , 以防苦寒伤胃 。本品大苦大寒 , 久服容易损伤脾胃 , 因此脾胃虚寒者忌服 。根据中药配伍“十八反”的说法 , 苦参反藜芦 , 也就是说这两味药一般禁止在一起使用 。 现介绍苦参的几则验方 。 急性传染性肝炎:苦参20克 , 龙胆草、郁金各10克 , 茵陈30克 , 柴胡8克 , 水煎饮服 , 每日1剂 , 连服7天 。 急性细菌性痢疾:苦参30克 , 大蒜7枚 , 水煎饮服 , 连用3天 。或用苦参20克 , 大蒜3枚 , 以温水调成糊状 , 外敷肚脐周围 , 用纱布固定好 , 症状消失 , 即可摘除 。 湿热黄疸:苦参15克 , 赤芍20克 , 茵陈30克 。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有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之效 。 湿热痢疾:苦参15克 , 白头翁15克 , 土茯苓20克 。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有清热除湿、凉血止痢之功 。 带下黄臭、皮肤瘙痒:苦参15克 , 黄柏6克 , 蛇床子15克 , 地肤子10克 。每日一剂 , 水煎内服或外洗 , 有清热除湿、杀虫止痒之效 。 疥疮:苦参15克 , 硫磺5克 , 苍术15克 , 黄柏9克 。共研末制成软膏 , 外涂患处可杀灭疥虫 。 小便黄赤、淋漓涩痛:苦参15克 , 石苇10克 , 小蓟20克 , 白茅根25克 。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有清热凉血、利尿通淋之功 。 痤疮:苦参20克 , 川楝子10~20克 , 白鲜皮、荆芥、紫草、当归、硼砂各15克 , 野菊花30克 , 加水两碗煎后温洗面部 , 每次30分钟 , 每日两次 , 每剂连用两天 。 脂溢性脱发:苦参20克 , 白鲜皮、地肤子、白芷各20克 , 大黄、土槿皮、川椒、黄柏各15克 , 侧柏叶30克 , 连翘25克 , 加水2000毫升 , 放入砂锅中 , 浸泡4小时 。先武火后文火煮沸30分钟 , 过滤后再煮一次 , 两次药液共倒入盆内待温后 , 将头浸入 。每日一次 , 每次30分钟 , 后用清水冲洗 。一剂连用3天 , 3剂为一个疗程 。 霉菌性**炎:苦参20克 , 五倍子、百部、明矾、豆根、蛇床子、花椒各20克 , 雄黄15克 , 硼砂10克 , 水煎1500~2000毫升 , 先熏外阴10分钟 , 后洗3分钟 。每日一剂 , 每日洗2~3次 , 7日为一疗程 。 霉菌性肠炎:苦参50克 , 丹参、大黄各30克 。加水浓煎100毫升后冲入云南白药4克 , 灌肠 , 每日一次 , 20天为一疗程 , 连用3~4疗程 。 花斑癣:苦参30克 , 土槿皮、密陀僧各50克 , 百部30克 , 硫黄25克 , 轻粉10克 , 水杨酸15克 , 米醋300毫升 , 95%酒精200毫升 。将土槿皮、百部、苦参、密陀僧浸泡于300毫升米醋内密封 , 硫黄、轻粉、水杨酸浸泡于200毫升酒精内密封 , 一周后分别滤渣取液混合备用 , 每日早晚各搽一次 。搽药后短时间内禁止水洗 , 10日为一疗程 。 生殖器疱疹:苦参30克 , 土茯苓30克 , 白蒺黎、大黄、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半枝莲各20克 , 白鲜皮、川椒、知母、黄柏各10克 , 白矾15克 , 加水3000毫升 , 用旺火煎30分钟后 , 蹲在盆上熏蒸 , 待皮肤能适应药液温度时 , 坐浴20分钟 。每日两次 , 10天为一疗程 。 **滴虫病:苦参100克 , 蛇床子50克 , 煎水洗患处 。 皮肤瘙痒、疥癣:苦参100克 , 艾叶20克 , 煎水洗浴 , 每天1次 。 小便不利、灼热涩痛:苦参15克 , 煎水饮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