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衣”和“裳”有什么不同
文章插图
古时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上衣,省称“衣”,以障蔽身体 。《说文·衣部》:“衣,依也 。”段玉裁注:“依者,倚也 。衣者,人所倚以蔽体者也 。”
文章插图
“裳”,亦 作“常”,是专用于遮蔽下体的服装,男女尊卑均可穿着 。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后四,样子像 一幅腰围,另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两侧还各开一道缝隙 。两汉以后,裳渐由裙取代,惟在贵族祭祀和朝会时穿着的礼服中保留遗制 。
【古代“衣”和“裳”有什么不同】《后汉书· 舆服志下》:“行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 。”裳与裙大致相同,惟裳被制成两片,彼此分离,一片蔽前,一片挡后,上用布带系 结于腰,裙则多被做成一片,穿时由前围向臀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衣”、“裳”连用,往往泛指衣服 。
推荐阅读
- 生肖兔一生最“克”谁
- 古代诗人李白的资料 诗人李白的简介
- 喝花茶不能随便“乱搭”!喝错后果很严重!
- 黄茶发酵吗?黄茶属于发酵茶类
- 衣物发霉长黑点怎么清洗
- 家当在古代的意思是什么
- 冬天衣服怎么储存 冬衣要如何正确地储存
- 峨眉传说
- 割席断交指的是哪两个人 割席断交是指的哪两个人的故事
- 古代打仗用的粮草究竟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