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及译文及讲解 中庸全文及讲解
写在前面:讲阳明心学,为何要先提到四书中的《中庸》呢?因为阳明心学的很多思想体系升华于儒家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提前学习《大学》《中庸》,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阳明心学,及在之后的文章也会反复提到 。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 。《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 。
宋、元开始,在明清,《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 。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 。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
【中庸全文及译文及讲解 中庸全文及讲解】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中庸古籍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
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 。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
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
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 。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ēn)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xian)乎蓍(shi)龟,动乎四体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 。故至诚如神 。
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 。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 。呈现在著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 。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 。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 。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 。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 。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 。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 。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 。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如此者,不见(xian)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
所以,至诚是没有止息的 。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 。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 。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 。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cuō)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今夫山,一卷(quan)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yuán)鼍(tuó)蛟龙鱼鳖(biē)生焉,货财殖焉 。
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量 。天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今天我们所说的天,从小处看只是一点点的光明,可等到它无边无际时,日月星辰都靠它维系,世界万物都靠它覆盖 。今天我们所说的地,从小处看只是一撮土,可等到它广博深厚时,承载像华山那样的崇山峻岭也不觉得重,容纳那众多的江河湖海也不会泄漏,世间万物都由它承载了 。今天我们所说的山,从小处看只是拳头大的石块,可等到它高大无比时,草木在上面生长,禽兽在上面居住,宝藏在上面储藏 。今天我们所说的水,从小处看只有一勺之多,可等到它浩瀚无涯时,蛟龙鱼鳖等都在里面生长,珍珠珊瑚等有价值的东西都在里面繁殖 。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
《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 。“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正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 。纯正也是没有止息的 。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 。这些都有待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 。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乎古之道;如此者,烖(zāi)及其身者也 。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 。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 。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 。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 。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yì)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zhong)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miù),建诸天地而不悖(bèi),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 。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待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情 。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 。在远处常有仰望之情,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yi);庶几夙(su)夜,以永终誉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 。”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à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 。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 。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用的交替光明 。刀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 。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 。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zhāi)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溥(pǔ)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mò),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
只有天下最为圣明的人,才能聪明富有智慧,足以统治民众;宽裕温柔,足以容纳天下的人和事;雄强刚毅,足以执掌天下大事;庄重中正,足以得到民众的敬重;条理密察,足以分辨是非 。他们的美德既广博又深远,而且随时会表现出来;广博就像天一样,而深远又如水渊一般 。美德表现在仪容上,那末民众没有不敬重的;美德表现在言语中,那末民众没有不信从的;美德表现在行动上,那末民众没有不喜欢的 。因此他们的声名充满整个国家,甚至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 。凡是船只车辆所能到达的地方,人们所能通行的地方,上天所能覆盖的,大地所能承载的,日月所照耀的,霜露所坠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重、亲近圣人的,所以说圣人的美德可以和天相配 。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夫焉有所倚?肫(zhūn)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治理制订天下的法规,树立天下的根本大德,懂得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 。这怎么会有偏倚呢?他的仁心那么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么深遂!他的德行像上天那么浩大!如果不是确实聪明圣哲、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谁又能了解这些呢?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jiong) 。”恶其文之著也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di)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 。”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 。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 。”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 。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 。”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mi)有争 。”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fu)钺(yue) 。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 。肃穆无言,没有争执 。”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 。”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 。”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
《诗》曰:“德輶(you)如毛 。”毛犹有伦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xiù) 。”至矣 。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 。”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 。“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 。”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推荐阅读
- 汉书酷吏传原文及翻译 酷吏列传原文及翻译
- 黄香温席英文翻译 黄香温席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山药红枣粥的材料及做法步骤
- 亲子游戏及运动会策划方案
-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 魏文侯轶事翻译 魏文侯轶事翻译及注释
- 红茶的喝法及其作用
- 如何利用饮食预防及治疗夜盲症
- 土地荒漠化类型及成因 荒漠化的防治
- 增广贤文正版原文 增广贤文全文原版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