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葡萄根1

【野葡萄根1】野葡萄根1介绍

【别名】
刺葡萄、 千斤藤、山葡萄,蛇葡萄
【汉语拼音】
Yě Pú Tao Gēn
【成份】
根含1,2-二苯乙烯类[1];β-香树酯醇(β-amyrin);白桦酯醇(betulin);香草酸(vanilic acid);没食子酸已酯(kaempferol);3,5-二甲氧基-4-羟基本甲酸;香橙素和藜芦醇 。
【加工采集】
9~10月采收 。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5--5c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深浅不一的横向裂纹 。细根的栓皮常呈片状脱落 。质坚硬,难折断,这段是有粉尘飞出 。断面呈棕红色,显粗纤维性,有多数孔洞(导管)及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淡 。
【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
黎莉[8]利 用一种适合外用给药改良的ZaK大鼠慢性骨髓炎模型研究野葡萄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 。实验中向大鼠胫骨近端骨髓腔注射鱼肝油酸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悬 液,3周后形成骨髓炎,再用野葡萄根膏外敷,连续治疗4周后,运用骨髓腔细菌数和X光片来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野葡萄根膏能抑制骨髓内金葡菌,减轻骨 髓炎的炎症程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疗效与以西药利福平50mg/kg剂量皮下给药连续治疗4周后的疗效相似 。
2  抗病毒作用
2.1  抗鸭乙肝病毒
陈科力等[9]用野葡萄根提取物以相当于原生药4g/kg的剂 量灌胃治疗鸭乙肝病毒感染呈阳性的雏鸭,并以25万u/kg剂量的α 干扰素治疗组作为对照,同时治疗7d 。根据鸭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滴度测定,结合肝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野葡萄根提取物有明显的抗鸭乙肝病毒的作用,虽然在治疗刚结束时测得其效果略低于α 干扰素,但其作用持久,且没有反跳现象 。
2.2  抗单纯疱疹病毒
野葡萄根通过提取得到不同提取物,用之进行Hep 2细胞内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发现其中除去鞣质后的水溶性部分在160μg/ml(以药材计)浓度以上时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该作用与药物浓度 成明显量效关系[10] 。
2.3  抗柯萨奇病毒
张巧玲等[11]研究了野葡萄、异叶野葡萄提取物对Hep 2细胞的毒性和抗柯萨奇病毒B3的作用及其机理,发现异叶野葡萄可直接杀伤病毒,IC50为1.21μg/ml,治疗指数为6.7 。野葡萄可阻止病毒的吸 附,IC50为0.56μg/ml,治疗指数为16 。
3  保肝护肝
陈科力等[12]用野葡萄、异叶蛇葡 萄、三裂叶野葡萄根的乙醇提取液(1g生药/ml)对D 氨基半乳糖(600mg/kg)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进行治疗,并用联苯双酯0.05g/kg作为对照,连续给药7d,发现这三种植物的根都有一定的促 进肝细胞修复的作用 。在相当于生药7g/kg的剂量下,野葡萄可明显降低D 氨基半乳糖所致的ALT和AST升高,效果高于联苯双酯 。异叶野葡萄、三裂野葡萄无明显降低ALT作用,但能显著降低AST活性,效果不及野葡萄,在此剂 量下,三种植物对D 氨基半乳糖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都有保护作用,但异叶野葡萄和三裂叶野葡萄效果不及野葡萄 。
4  抗菌作用
孙江桥等[13]研究表明野葡萄根霜剂以0.5和1g生药/kg剂量外用均能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 性的增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生长;增加大鼠疮疡模型血清脓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促进家兔背部皮肤创面的愈合 。
5.  酶抑制作用
徐志红[14]报道野葡萄属药用根皮乙醇提取物有抑制蛋白激酶C(PKC)的作用,从野葡萄根分得的没食子酸和 香橙素两种单体也有同样作用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消肿 。用于:(1)肺痈,肠痈;(2)瘰疬,结核;(3)风湿关节痛,腰腿痛;(4)跌打损伤,骨折肿痛;(5)痈肿疮毒,烧烫伤,毒蛇咬伤等;(6)慢性骨髓炎
①《分类草药性》:"治痔疮,遗精白浊 。"
⑧《重庆草药》:"行血,活血,消积 。治吐血,消肿胀 。也用于跌打药酒中 。"
【性味】
味甘,微苦,性平,无毒;归肝,肾经 。
《重庆草药》:"味甘,性平,无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两 。外用:适量,捣敷
【贮藏】
保持干燥.
【归经】
归经_肝经
【植物形态】
①秋葡萄
落叶藤本,茎粗壮;幼枝带紫红色,具羊毛状细毛及黑褐色腺状刚毛;冬芽卵形,先端钝圆 。叶互生,卵圆形,长10~20厘米,宽几相等 。先端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深心形,边缘有浅锯齿,齿端具刺,上面暗绿色,沿脉有稀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灰色或灰褐色绒毛,脉上并有腺毛;叶柄长5~8厘米,亦密生细绒毛及腺状刚毛 。圆锥花序,与叶对生,较叶为长;萼5裂;花瓣5:雄蕊5,花丝着生于花盘基部;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圆锥形 。浆果黑色,直径约1厘米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
生长于低的山坡及沟谷两旁湿润处,常蔓延在灌木上 。分布河南、陕西、湖北、贵州、四川、江苏等地 。
②刺葡萄,又名:千斤藤、山葡萄 。
落叶藤本 。枝条粗壮,黄褐色,无毛,老枝外皮成长片剥落,淡褐色,幼枝密生粗壮锐刺;刺直立或尖端弯曲,长3~4毫米 。单叶互生,叶片坚纸质,阔卵形至卵状圆形,长9~12厘米,宽7~11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有时具不明显的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的锯齿微波状,齿端突出,侧脉直达叶齿,上面绿色,有光亮,下面黄绿色,有时具白霜,叶脉隆起;叶柄长6~12厘米,疏生刺状突起 。圆锥花序与叶对生,长10~15厘米;花萼5裂;花瓣5,顶端连合;雄蕊5,与花瓣对生;花盘与子房分离,子房上位,2室,各含胚珠2,花柱较短 。浆果球形,成熟后蓝紫色,直径约15毫米 。种子直径约5毫米,淡红褐色 。花期5~7月 。果期8~10月 。
生长于山坡或山沟两旁灌木丛中 。分布河南、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四川、安徽、云南等地 。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骨髓炎 。用野葡萄根1斤,洗净,剥去表皮,抽掉根心,取其肉皮捣烂如泥状(忌用铁器),再加入4个鸡蛋的蛋清及麻油二两、酒(或95%酒精)0.5两调匀成膏,夏季酌加防腐剂 。用时将药膏涂在消毒棉垫上,敷于患处,用绷带固定 。每天换药1次,直至痊愈为止 。如有瘘管可配合药捻引流脓液 。一般疗程在1~2个月左右 。对年老、体弱、病程较长的患者,应配合补益气血药内服;如患处无红肿及热感,自觉深部酸痛,单用此膏外敷效果不明显者,可同时内服中药阳和汤,以促使深部脓肿破溃,敷药始能发挥其作用 。共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35例,痊愈18例,显效2例 。实验室抑菌试验证明,野葡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烈的杀灭作用 。
【药用部位】
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或刺葡萄的根 。
【来自何书】
《分类草药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