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惠及民众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受惠于北仑区在医改中推出的政府购买中医药服务 , 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 不仅破除了“以药养医”和“依靠西医养中医” , 还破除了“依赖中药饮片养中医”等问题 , 推广应用中医非药物治疗量3年翻一番 , 占2015年门诊总人次的15.99% , 在全省同类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2015年门诊82.19万人次 , 其中纯中医药诊疗44.89万人次 , 占54.32%;门诊总量中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13.14万例次 , 分别占门诊总人次和中医药服务的15.99%、29.27% 。北仑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人次、应用适宜技术例次比3年前都是翻了一番 。尤其该院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占比之高 , 在浙江同类同级医院中排名前列 。今年头3个月统计表明 , 中医院特色医疗及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的势头越来越旺 。 “北仑区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 , 创新了中医非药物治疗的工作机制和模式 , 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简便验廉中医药服务 。”日前 , 北仑区中医院院长贺海平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如是说 。 非药物治疗异彩纷呈 38岁的黄女士 , 患脊髓型颈椎病5年了 , 自觉颈背、双肩酸胀难忍 , 伴有头晕、恶心 , 走路有轻飘飘的感觉 , 严重影响睡眠 , 核磁检查显示呈“串葫芦”压迫改变 。 黄女士多方就医始终没有好转 , 无奈来到北仑区中医院“颈肩腰腿痛专科” , 应用特色牵引、正骨手法和中药热敷“三步法”治疗两个月后症状基本缓解 , 一年后复查核磁 , 结果显示“串葫芦”压迫解除 , 压迫部位脑脊液恢复通畅 。“没想到不打针、不吃药也没开刀 , 我的颈椎病问题就解决了 。”黄女士高兴地说 。 该科负责人王善华副主任医师介绍 , 科室有三大特色:首先 , 他发明了自重式牵引床、俯卧式牵引床两项国家专利 , 牵引床按人体颈、腰椎自然的生理弧度设置 , 牵引时符合人体颈椎、腰椎前曲结构 , 使椎体、椎间、纤维环、小关节、韧带及其滑膜均回复到原来的位置 , 故比目前通用的平卧牵引床为优;其次 , 牵引后运用独创的正骨手法 , 纠正人体正常的生理曲线;再次 , 科室自拟特制的“活血化瘀”中药包 , 在患处热敷半小时左右 , 能促进颈腰椎机能的恢复 。 40岁的陈丽莉告诉采访人员 , 她是服装厂工人 , 整天坐着劳作造成“腰突症” , 腰难挺直 , 腰部酸痛 , 右腿及脚趾麻胀已2年 , 去过多家医院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 。今年4月 , 她特地来找王善华医师用“三步法”治疗 , 20多天下来 , 她的症状基本消失 , 现已步履自如 。 该院的针灸推拿科有8位医生 , 门诊几乎天天爆满 。科主任俞纪伟副主任中医师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肩关节周围炎技术” , 2015年被列入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课题 。 内科病区的中医药外治参与率达80%以上 。北仑区柴桥街道郑家村79岁的郑老汉 , 有“慢阻肺”病史10余年 , 每年春、秋换季时往往发病 , 出现咳嗽、气喘、盗汗、发热等症 。今年3月 , 郑老汉入住北仑区中医院 , 医生给他抗感染治疗基础上 , 采用该院独创的“退烧粉”“收剑止汗粉”穴位贴敷 , 24小时换贴1次 。郑老汉高兴地说:“以往住院仅用西药至少要个把月才解决问题 , 这次用中药贴穴位 , 当天见效 , 10天后就没什么症状了 。” 内科病区的非药物疗法有10余项 , 例如高血压“肝阳上亢”的 , 就用“耳穴压豆”联合“耳背降压沟放血”;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 , 采用红花等中药方剂泡脚等等 。 在妇科、儿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等专科专病的诊疗中 , 均有中医非药物疗法参与 。该院还创建“名老中医馆” , 特聘省市和区域内近10位中医专家定期前来轮流坐诊和带教 。 北仑区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尤其引人注目 。门诊四楼的“治未病中心”设有中医诊室、中医体质辨识室、健康咨询室、传统疗法干预室、现代康复治疗干预室 , 配备10余名以中高级职称为主的技术团队 , 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养生保健指导 , 健康干预以提供中医非药物治疗适宜技术服务为主 , 这一特色门诊在区域内独一无二 。 创建中医综合治疗区 贺海平介绍 , 北仑区中医院原先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 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医生自己开单自己操作 , 但医生资源较紧 , 不可能把有限的看病时间太多地花在治疗工作上 , 这就影响了推广应用适宜技术 。二是护士不需要“医嘱”可以直接开展适宜技术服务 , 这不符合有关“护士只执行医嘱”的医疗法规 。为此 , 中医院通过选派中医护理骨干赴上海市中医院进修学习 , 并整合院内中医适宜技术能手 , 于2015年11月创建了相对独立的“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 。 贺海平解释说 , “中医综合治疗区”好比中医院门诊的“输液大厅” , 由医生开单、患者付费后前去治疗 , 护士只执行医嘱 。这一创举 , 利于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 更好进行医护精细化分工 , 促使医生把精力集中用于诊断 , 护士更加关注如何提高操作技能 。 该院门诊“中医综合治疗区”主要开展耳穴埋头、闪罐、督灸、艾灸、肩周砭石、拔火罐、腰部竹罐、艾灸床、隔姜灸、离子导入、刮痧、游走罐、腹部走罐、中药熏蒸、中药热疗、中药离子导入和穴位贴敷等15项中医治疗 。 同时 , 实行病区中医非药物护理全覆盖 。该院设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四个病区 , 全都逐步推广中医综合治疗护理模式 , 应用中医适宜技术10余项 , 实施眩晕、喘病、胆胀、咳嗽和胎动不安、产后缺乳等单病种中医治疗护理共达24种 。此外 , 医院护理部还不断提升中医护理技术创新 , 2015年 , 该院的“空位按摩催乳护理体会”“空位贴敷联合艾灸预防肛痔术后尿潴留”等在省、市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 。 引领“适宜技术”下基层 北仑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北仑区中医院引领创建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 , 于2013年底通过省级验收 。这一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实施项目化管理责任制 , 促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龙头做强 , 网络筑牢 , 投入到位 , 成效明显” 。 北仑区中医院牵头搭建了推广平台 , 创建了由区中医院领衔的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 。该联合体通过区中医院的技术帮扶、人才培训、业务指导和统一管理等形式 , 对适宜技术下农村、社区进行全方位区域合作 。区中医院负责制订实施区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计划和督导、考核制度 , 做到定期检查 , 及时考评 。 首先 , 确定推广项目 。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出的中医药临床适宜推广目录中 , 结合当地实际 , 先后筛选出17项作为北仑区推广项目 。 其次 , 组织层层培训 。4年来 , 举办培训班10期 , 培训基层卫技人员500余人次;每次培训后进行操作考核 , 考核合格者作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 , 由他们负责培训和带教乡村医生 。还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和反复培训等 , 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适宜技术服务水平 。 目前 , 北仑区9个街道卫生机构 , 能提供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达到10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 能提供不少于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达70%以上 。 为了更好地在基层宣传和推广适宜技术 , 北仑区中医院组建适宜技术健康讲师团 , 定时定点深入农村社区开课 , 并采取制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图版、举办科普讲座、开展下乡义诊和咨询服务以及通过网络、微信、微博、新闻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 , 使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家喻户晓 。 政府购买中医药服务 2015年 , 北仑区中医院的总收入为2.04亿元 , 其中财政给予包括中医院人头费、中医药门诊人次及住院床日补助费和中医药参与公卫服务等正常性补助共达5252万元 , 占总收入的25.75% 。这一占比在浙江省各县中独占鳌头 。 “北仑区的财政收入较好 , 但资金仍然较为紧张 。不过 , 区委、区政府对中医药事业一直舍得花钱 。”贺海平说 。 贺海平介绍 , 北仑区中医院原先地处老街低洼地段 , 占地仅五六亩 , 用房仅4000平方米 , 没有停车场 , 连自行车也没处停放 。2008年后 , 北仑区财政投入1.2亿元 , 易地新建占地31亩、医疗用房2.5万平方米的新中医院 , 而且由财政投入增添高档医疗仪器和设备设施 , 从此彻底改善了中医院办院条件 。 特别是2010年以来 , 北仑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扶持保障政策: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区、街道两级政府年度卫生工作目标管理 。通过公共财政投入结构的调整优化 , 确保中医事业费逐年增长并达到财政经常性卫生事业费的10%以上 。 北仑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了政府购买中医药服务的举措 , 从2010年起新增中医类经常性经费补助范围:对各级医疗机构按每中医门诊人次8元 , 每中医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并将推广应用中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和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 , 纳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农医保报销范畴;规定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药服务项目补偿比例比西医西药的报销提高20% 。 贺海平高兴地告诉采访人员 , 北仑区的医改通过政府购买适宜技术等中医药服务 , 不仅破除了“以药养医”和“依靠西医养中医” , 还破除了“依赖中药饮片养中医” , 从此 , 中医院不必挖空心思“找米下锅” , 只要把政府要求的中医药工作 , 把大力推广应用“简便廉验”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好就行 。(章关春 李赛珊) 《本草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