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文章插图
国清寺外丰干桥畔 , 有一座题为“一行到此水西流”的石碑 。这是为了纪念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一行到这里学算而建的 。“一行到此水西流”是一个典故 , 揭开这个典故的谜底要从一行禅师的身份入手 。一行禅师是唐代高僧 , 他姓遂 , 河北巨鹿人 , 张公瑾之孙 。开元年间(713—741年) , 唐玄宗强迫他来到长安 , 将他安置在光太殿 , 著有《摄调伏藏》、《释氏系录》、《开元大衍历》、《大日经疏》等书 , 死后谥号大悲禅师 。
【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文章插图
他是中国佛教密宗之祖 , 历数、天文学家 。721年 , 一行到天台山国清寺 。他为什么要去国清寺呢?开元九年(721年) , 因为通行的旧历法推算日食不准 , 唐玄宗降旨请一行禅师编撰新历 。一行在比较各家历法的基础上 , 提出了新的方案 。编撰中 , 遇到了天文数学上的难题 。他到处请教 , 总是不得要领 。后来得知国清寺有位达真大师精通数学 , 就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前来寻师 。这一天 , 正是连日大雨之后 。达真大师正与僧众一起在寺内排筹布算 , 算着算着 , 突然说:“今天合当有一位弟子前来求算 。”
过了好久 , 大师又自言自语:“门前水西流 , 远客该到了”徒弟们都感到奇怪 。“京都一行禅师到”一声禀告 , 打断了徒弟们的窃窃私语 。达真立即率领僧众接出山门 , 和一行在丰干桥上稽首相见 。刹那间 , “哗啦”一声 , 桥下涧水一反常态 , 向西滚滚流去 。这种一反常态的景观便是天台八景之一的“双涧回澜”奇观了 , 那么这个景观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呢?所谓双涧 , 是指发源于天台北山的北涧和发源于灵芝峰黄泥山冈的西涧 。两涧水汇合于寺外的丰干桥畔 , 向东流去 , 入赭溪 。北涧自北山而下 , 曲折奔流几十里 , 始至国清;而西涧从灵芝峰上直湍而下 , 流程仅二三里 。
因此北涧之水常清澈 , 西涧之水常浑黄 。特别是每逢夏秋大雨时节 , 桥下溪水满盈 , 东涧水色黄浊而湍急 , 西涧水色清澈而平缓 , 两涧之水在桥下汇合冲激 , 漩涡迭现 , 形成回澜之势 , 十分壮观 。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衫 , 就形成“双涧回澜”一大景色 。达真就此对大家说:“你们看 , 一行不远万里学算 , 连流水都为之感动 。水能倒流 , 何愁历算不成 。”经过七年刻苦钻研 , 《大衍历》终于编成了 。“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典故便与国清寺“双涧回澜”相辅相成了 。后来 , 国清寺的僧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 , 集资在丰干桥边树立了一座石碑 , 并请第十代主持释方手书“一行到此水西流”几个大字 , 同时请当地有名的石刻工匠 , 费时三个月才雕刻完成 , 由此国清寺新增了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
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文章插图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 , 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 。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 , 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 , 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 , 上刻“锡杖泉”三字 。这个锡杖泉有着不平凡的来历 。

有一年 , 天台山突然遭了大旱 , 山下的溪涧全干了 , 田里庄稼一片焦枯 。国清寺里有个小和尚 , 名字叫普明 , 他看着这情景 , 心中发急 , 每天上山下山 , 到处去找水 , 可是一点水也没有找到 。这天 , 他照例拖着酸痛的双脚回到寺里 , 一进房门 , 就累倒在床上了 。突然 , 房门“咿呀”一声开了 , 普明睁开眼睛一看 , 啊呀 , 是老祖师智者大师 。他连忙爬起来 , 给智者大师磕头 。智者大师说:“弟子听着 , 泉水就在寺内 。”普明说:“怎么找法?”智者大师说:“伸出手来 。”普明伸出手去 , 智者大师在他手心里写了八个字:诚心诚意 , 万难不避 。又说:“这次大旱 , 是旱龙作怪 , 你只要找到这条旱龙 , 设法制服它 , 就能找到泉水了 。”说完话 , 便一闪不见了 。普明好不奇怪:智者大师已经圆寂了多年 , 怎么还会来呢﹖也许是自己的幻觉吧!但不管怎样 , 次日还是再上天台山去找 。

第二天 , 普明禀过方丈 , 又上路了 。他攀登悬崖 , 无路找路 , 走了一天又一天 , 寻了71座山峰 , 找了143条深涧 , 还是没有找到旱龙 。最后 , 他来到最后一座山峰脚下 , 两脚又肿又痛 , 便在山下稍微歇歇 , 咬咬牙 , 又一步一步往山上爬去 。好容易爬上一个山峁 , 只觉眼前发光 , 仔细一看 , 面前有一堆黄黄的东西 , 头上长着两角 , 满身全是黄鳞 , 嘴角边流出一道水 , 睡得正香 。普明心里骂道:“孽畜!原来真的是你吸光天台山的清泉水 , 却躲在这里睡懒觉 。”龙口里流出的水淌过普明面前 , 他“咕噜咕噜”喝了几口 , 顿时觉得脚也不疼了 , 力气也有了 。
一行到此水西流石碑和锡杖泉的来历

文章插图
于是轻手轻脚跑到旱龙身后 , 一纵身跳上龙背 。这下 , 旱龙醒了过来 , 发觉背上有人骑着 , 便气得七窍生烟 , 身子拱起 , 龙尾横扫过去 。霎时间 , 乌云滚滚 , 电光闪闪 , 霹雳一个接着一个 , 震得山也发抖 。普明闭上眼睛 , 死死抱住龙头颈 , 两脚插在龙鳞中 , 像吸铁石一样吸在龙身上 。旱龙腾呀跳呀 , 闹了整整一个时辰 , 也没能将他甩下来 。旱龙没法 , 只得服输 , 开口说:“小师父 , 算你勇敢 , 算你赢 , 我送你回去就是了 。”普明说:“我不要你送 , 只要你把找水的钥匙交出来 。”旱龙摇摇头说:“我没有钥匙 。”普明于是揭起一片龙磷 , 问道:“你给不给﹖”一揭鳞 , 旱龙痛死啦 , 连连说:“我给 , 我给 , 你闭上眼 , 我带你回去寻泉眼吧”

普明闭上眼 , 只觉旱龙飞上了天空 , 耳边风声呼呼作响 , 不一会儿 , 身下一震 , 睁眼一看 , 哈!已经到了国清寺 。刚跳下龙背 , 突然那龙就地一滚 , 竟变成一根金闪闪、黄澄澄的锡杖 。普明一见好生欢喜 , 便提着锡杖 , 走进国清寺 。众人听说普明和尚寻到一根旱龙变的锡杖 , 都围上来问长问短 。普明提着锡杖 , 领着大伙在寺院里一处一处寻过去 , 最后在大门里边的老青松底下 , 发现了一丛又绿又嫩的青草 , 中间还开着几朵鲜嫩的小黄花 。普明对众人说:“也许就在这里了 。”
说罢 , 他举起锡杖往草丛中重重一叩 , “扑”锡杖入地一尺多深 。刚拔出来 , 一股泉水就顺着锡杖突突地往外冒 。和尚们又惊又喜 , 纷纷跑去拿来锄头铁耙 , 一下子就挖了个一丈多深、四尺见方的泉井 。泉井里的水清冽冽、甜津津的 , 而且越注越满 。一会儿 , 泉水横溢 , 流到干涸的田野里去了 。

从此 , 国清寺就留下了这口井 。因为这泉眼是用锡杖找到的 , 就称它为“锡杖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