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
文章插图
预习须知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 , 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 , 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 。
【《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2.仔细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 体会课文的风格特点 。
3.领会稳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 , 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
二、作者简介
梁衡 , 1946年生 , 山西霍州人 , 著名散文家、学者、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其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 , 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 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 , 等等 。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
浪沫横溢:浪花不断上涨溢出 , 形容水大而多 。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 , 耳朵都快震聋了 。
驰chí骋chěng: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 。
霎shà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
寒噤jìn:寒战 。
雾霭ǎi:雾气 , 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的流动声音 。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
打旋xuán:文中指水回旋流动 。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怒不可遏è:愤怒得不能抑制 , 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
二、主题概述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 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 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等特点体现了黄河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坚韧刚强的精神 。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5段):分述自己两次观壶口瀑布的经过 。第一次略写 , 第二次详写 。
第二部分(第6段):总结全文 , 升华主题 , 礼赞黄河精神 。
四、思考探究
1.第2段开头引用别人的告诫 , 有什么作用?
引用别人的告诫 , 侧面描写壶口瀑布之险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2.“果然 ,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 河谷里雾气弥漫 , 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 , 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将涛声比作雷声 , 把河水比作沸水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雨季时涛声震天、河面澎湃的凶象 。
3.品析“于是 , 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 , 我便匆匆逃离 , 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眼 , 心还在不住地跳” 。
这句话是侧面描写 , 从“我”的感受出发 , 间接写出了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 , 照应上文的“最危险” , 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 , 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
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 , 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
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角度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 ,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 使人震撼 。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 , 威武雄壮 , 大浪裹小浪 , 翻江倒海 , 飞流直下的特点 , 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
5.第4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 连用多个动词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 , 流露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之情 。
6.品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 其势如千军万马 , 互相挤着、撞着 , 推推搡搡 , 前呼后拥 , 撞向石壁 ,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
①抓住事物的特征 ,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 ,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 使人震撼 , 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 , 威武雄壮 , 大浪裹小浪 , 翻江倒海 , 飞流直下的特点 , 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
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
③借景抒情 , 情景交融 。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 , 寄寓了惊叹之情 。表现了河水催人奋进、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
7.“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 , 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想较 , 奋力抗争 。”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以水喻人 , 赋予水以人的情感 , 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
8.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将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 借物喻人 , 通过描写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 , 抒发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之情 。
课后习题解答第一题
第一次在雨季观看壶口瀑布 , 课文初步勾勒了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第二次在枯水季节观看壶口瀑布 , 课文详细描写了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的气势和水的多样形态 。
作者在第2—4段主要写壶口瀑布的水 , 在第5段主要写“脚下的石”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被黄河水冲击、塑造 , 从侧面反映出黄河水柔中带刚、坚忍不拔的品质 。进而作者借水喻人 , 赋予水以“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等人的感情 。借助黄河水 , 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 , 有钢铁般的意志 。
第二题
作者写枯水期的壶口瀑布 , 从三个角度进行观察 , 写出了壶口瀑布不同的特征:
①第3段主要写河水在上游的特点 。先以“河心还有一条河 , 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这便是‘壶口’”写壶口瀑布得名的原因 。然后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 其势如千军万马 , 互相挤着、撞着 , 推推搡搡 , 前呼后拥 , 撞向石壁 ,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等语句 , 从上游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等方面 , 表现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从当地人对壶口瀑布的描述从侧面烘托水流之急 , 水力之大 。
②第4段从水流角度观察 , 主要写河水在龙槽壶口的“凝重、猛烈”的特点 。如“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突出水势变化之大 , 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不 , 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 的确有那种凝重 , 那种猛烈”表现了壶口瀑布的凝重、猛烈 。
③第5段从石头角度观察眼前河水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 , 如蜂窝杂陈 , 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 , 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 , 切出一道深沟” , 作者用“凿”“旋”“切”等动词和生动的比喻 , 逼真地表现出黄河水愤怒时的水流之大和力量之大 , 以此突出河水“坚忍不拔”的特点 。
第三题
第2段作者第一次在雨季观看壶口瀑布后 , 写道“什么也看不见 , 什么也听不见” , 感到“可怕”“惊慌” , 结果“匆匆逃离” 。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 , 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悬念 。
第3段从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及听当地人说黑猪掉进深沟的事 , 作者的感受是“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了完整和丰富枯水季节壶口瀑布水势浩大凶险的形象 , 突出壶口瀑布水流的迅猛 。
第4段写壶口瀑布“凝重、猛烈”的特点 , 作者感到壶口瀑布“像一曲交响乐 , 一幅写意画” , 写这种感受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壶口瀑布水的声音之美 , 以及颜色、态势之美 , 表达出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
第6段作者在段首直抒“黄河博大宽厚 , 柔中有刚;挟而不服 , 压而不弯;不平则呼 , 遇强则抗;死地必生 , 勇往直前”的感受 , 目的是借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 , 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来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
第四题
课文第3、4段运用了许多准确传神的动词 , 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及汹涌奔腾的气势 。
第3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 , 其势如千军万马 , 互相挤着、撞着 , 推推搡搡 , 前呼后拥 , 撞向石壁 , 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中 , “涌”“挤”“撞”“推推搡搡”“撞”等动词的运用 , 使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呼之欲出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句中的“驰骋”一词 , 既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万马”的比喻 , 又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 , 便一齐跌了进去 , 更闹 , 更挤 , 更急”中 , 动词“跌”“闹”“挤”等把壶口瀑布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写活了 。
第4段:“顿然拢成一束 , 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 先跌在石上 , 翻个身再跌下去”“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两句中 , “冲”“跌”“抖落”等动词的运用 , 写出了洪流向两边涌去 , 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的画面 , 突出水势变化之大 , 表现了黄河壮阔的气势 。“或钻石觅缝 , 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 , 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 , 哀哀打旋”中 , “觅”“淌”“夹”“打旋”等动词 , 写出了黄河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散开的画面 , 赋予了黄河水流以生机活力 。
第五题
略 。
推荐阅读
- 壶口瀑布原文赏析
-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陕西与哪个省之间? 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哪两个省?
- 壶口瀑布在哪里 壶口瀑布是哪个地方的
- 黄河壶口瀑布在哪里 黄河壶口瀑布一般指壶口瀑布
- 壶口瀑布怎么去 壶口瀑布自驾游怎么去
- 壶口瀑布图片 黄河壶口瀑布最美高清图片
- 公证需要带什么
- 其拉典礼戒指在哪换
- 毒液2有蜘蛛侠吗
- 画蛇添足出自哪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