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如何抗脂肪肝的?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 。人参主产于中国东北,为东北三宝之首 。在我国,因以吉林抚松县产量最大,质量最好,由此又称吉林参 。人参亦见于朝鲜等地区,因人参生长时期较长,栽培的技术要求较高,移植不易,所以价格较贵;又因产地及加工炮制方法的不同,品种很全 。商品园参主要有:红参、边条参、糖参,白人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等 。产于朝鲜的习称高丽参,日本栽培的习称东洋参 。
据现有资料记载,我国人民使用人参进行养生治病的历史至少已有2 000多年 。人参味甘性温 。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等功能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悸惊及久虚不复等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
现代中药研究资料表明,人参中含有29种以上的皂苷(其总皂苷称为人参总苷),含有人参倍半萜烯、人参酸、人参英、人参奎酮、人参宁、人参三醇,17种氨基酸和多肽,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及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等多种生命必需的物质,还含有铜、锌、铁、锰、锗等2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人参三糖、人参多糖类活性成分 。不同产区的人参茎叶中总皂苷虽有多少之别,但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参根的含量 。这一发现,使人们对人参又有了新的评价,原先认为没有什么药用价值的茎叶、花蕾、果肉、种子等,现在已受到了充分的重视,而且,与参根摆到同等的位置,发挥其重要的医疗保健作用 。
人参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还被发现具有明显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人参皂苷可促进正常动物的脂质代谢,使胆固醇及血中脂蛋白的生物合成、分解,转化、排泄加速,最终可使血中胆固醇降低,而当动物发生高胆固醇血症时,人参皂苷均能使其下降 。动物药理实验研究中发现,给饲高胆固醇饮食的大鼠灌胃红参提取物(相当每天100毫克/100克体重)或人参皂苷(每天2.5毫克/100克体重),结果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明显减少,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明显降低,血清磷脂增加,而血清脂类过氧化物无明显变化 。
动物实验中,给家兔喂胆固醇和玉米油3周后,血中胆固醇显著升高;而同时给以人参皂苷的家兔血脂降低,且胆固醇/磷脂比值也降低,肝中脂肪浸润、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均有明显改善 。红参粉末也能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人参茎叶皂苷和人参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也有降血脂作用 。红参粉、人参皂苷Rb2、Rc、Rg1和Rb2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如给高胆固醇食物喂养的家兔以人参皂苷,能延迟升主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的时间2~4周,并减少胆固醇由血液进入主动脉组织的速度,证明人参皂苷能预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
研究结果还表明,人参皂苷Rb2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非酯化脂肪酸、总胆固醇及酮体降低 。对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大鼠,人参皂苷Rb2可使其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动脉硬化指数改善,一次腹腔注射就有效果,多次用药作用更显著 。研究证明,人参皂苷Rb,对胆固醇有异化作用和促进排泄作用,对甘油三酯则促进其转入脂肪组织中 。
中药临床应用研究证实,人参对健康人脂肪肝及高脂血症患者均有降血脂作用 。观察中选择5名健康志愿者和6名高脂血症患者,研究人参对血脂含量的影响,结果口服红参粉1周后,所有受测人员血清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显著下降 。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也能使血清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67名高脂血症患者给予红参粉2.7克/日,连续服用3~24个月,结果血中总胆固醇在3~6个月内显著下降,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24个月内显著升高,动脉硬化指数下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均显著下降 。
上述现代中药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特别是人参皂苷:能改善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于高脂血症、血栓症和动脉硬化有治疗价值 。
人参防治脂肪肝、高脂血症的明显效果已为大量事实所证明,尤其适宜脾气虚弱型脂肪肝、高脂血症患者选择应用 。但是,也要注意滥用或盲目超量服用或长时期不恰当服用人参及其制品,往往会出现“人参滥用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血压升高,鼻出血,精神过度兴奋,烦躁不安,失眠,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等 。因此,不可长期大量内服人参 。短期服用,每天不宜超过3克 。若要长期服食,每天服食人参量应严格控制在1.0~1.5克以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