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文章插图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哪些
1、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
【如何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 2、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
3、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
4、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成人做事 。
5、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
6、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
7、独立性逐步得到发展 。
儿童性格培养
1、培养独立性:一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如自己洗脸、穿衣、吃饭等);二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
2、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
3、培养坚持性:平时要培养儿童坚持完成作业,坚持为集体做事的性格 。
4、培养果断性:即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面前,能明确而及时地做出决定 。这须要有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 。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 。
5、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小孩子和别人相处好,多照顾别人,要从小训练,认真去做 。
6、培养自制力:要将其与培养自觉性联系起来,明确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养成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的好习惯 。
家庭因素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1、教养方式
(1)爸妈过于严厉,经常打骂,孩子则顽固、冷酷无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2)爸妈教养比较民主,则孩子独立、大胆、机灵、善于与别人交往协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3)爸妈过于保护孩子,则孩子被动、依赖、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4)爸妈过于溺爱,孩子就任性、缺乏独立性,情绪不稳定、骄傲;
(5)爸妈支配型教养孩子,孩子就顺从、依赖、缺乏独立性 。
(6)爸妈教养意见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易说谎,投机取巧;
2、家庭结构:有研究表明,来自两代人家庭的儿童在好奇心、坚持性、伙伴威望、与人关系及对劳动态度上均优于来自三代人家庭的儿童 。这主要与三代人家庭中祖(外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等因素有关 。
3、家庭气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业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 。相反,父母间的争吵、隔阂、猜疑甚至关系破裂(父母离异或父母病故)青少年犯罪率高 。
4、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普遍的社会,如果不注重对独生子女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教育,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等不良性格 。
怎么才能使孩子的性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第一,父母不能控制孩子,孩子也不能控制父母 。看看当今中国,就会发现,多少家庭正在上演控制与反控制的悲剧 。父母和孩子你方唱罢我方登台,家庭“战乱”不休,孩子成了最大牺牲品 。为什么会上演这样的家庭悲剧呢?原因有二:一是父母生养了孩子,觉得自己有功,就想控制、命令孩子,而孩子不愿受人控制,便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二是孩子自认为地位特殊,对家人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致使父母忍无可忍,与孩子发生激烈的“战争” 。这种家庭成员地位不平等引发的“战争”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和孩子冲突不断,孩子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父母首先应当明白:孩子生而平等,地位不比父母高,也不比父母低;父母只有培养、教育孩子的义务,没有控制、命令孩子的权力 。父母从小就充分倾听、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感到,他是家庭的一员,和父母一样,有说话、表态的权利 。父母和孩子地位平等,谁都别想支配、控制谁,谁都需要尊重对方 。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温馨、民主的环境里,父母不对他发号施令,他也不对父母大呼小叫,孩子的性格能不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第二,父母应尊重、顺应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性格自然形成 。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怨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暴躁呢?因为这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去做有违其天性的事情,才会使孩子变得暴躁、叛逆 。父母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养教育,孩子心情舒畅、畅所欲言,还会与父母对着干吗?比如,孩子天生爱写、爱画,走到哪儿就想写到哪儿、画到哪儿,父母怕孩子把家里的地面、墙壁写乱、画脏,把孩子的写字、画画工具都没收了,孩子的天性找不到正常的发挥渠道,能不与父母对着干吗?如果孩子喜欢写字画画,父母就给他提供纸笔和场地,让他尽情地写、尽情地画 。孩子心中的愿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实现,还会性情暴躁地与父母对着干吗?!由此可见,给孩子的天性开辟一个自然通道,让孩子自由发挥,对他美好性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
第三,父母想要孩子有好性格,自己就得先有好性格 。如果父母每天针尖对麦芒,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一个好性格吗?孩子的性格出了问题,首先得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孩子都是父母的“翻版”:父母性情温和,待人友善,孩子会性情暴躁、出言不逊吗?父母怨天尤人、吵闹不休,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里暗淡无光,能有阳光般的性格吗?父母要培养、教育孩子,先得反思、教育自己 。
第四,不能强求孩子去做超越其年龄、能力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有的孩子发育、成熟早一点,抢在同龄人前,多学了一些东西,多做了一些事情,这样好学上进的孩子值得鼓励、肯定 。但不能因为有这些早熟的孩子的存在,就否认、贬低普通的、晚熟孩子的存在价值 。有的父母无视自己孩子的情况,一味要求孩子早学多学,并美其名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从小肩负超越年龄、能力的事情,能不怨恨父母、怨恨生活吗?孩子每天生活在怨恨中,能有好性情吗?要想孩子性情好,就要尊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在充分认识、把握孩子实力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帮助、理解、支持,使孩子始终处于学有兴趣,学有成效,学有目标,学有余力的良好状态 。爱学习、爱生活的孩子,能不拥有一个好性格吗?
第五,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欺软怕硬的人 。孩子在外受了气,可能会找父母、老人撒气,也可能会找比他弱小的孩子撒气 。孩子见着强者就开躲,见着弱者就开欺,没有一点正义感、同情心,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骨头软、嘴巴硬、既可怜又可恨的人 。怎么才能不使孩子成为这样的人呢?首先要让孩子自己看得起自己,尊重自己 。那些不懂事、不自尊的人很容易被人轻视,孩子说话、做事都有自己的尊严、分寸,是不会招到别人欺辱的 。其次,孩子不能去欺辱那些比自己弱的人 。一旦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或者有更强悍的人出现,孩子就会成为别人欺辱、嘲弄的对象,最终自取其辱 。最后,孩子再弱小,再不被人重视,也应该有正义感、同情心 。孩子有正义感,会赢得别人的认可 。孩子在同龄人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见着“强人”不躲,面对“恶人”也不会胆小怕事 。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公平、正义的守护神,也会成为一个让人礼让三分的人 。孩子不畏强暴,不欺软怕硬,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令人称道的性格 。谁不愿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好性格呢?
第六,要让孩子完整地做好一件事 。孩子做事不完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什么事情都要别人给他收尾,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孩子说话、做事一板一眼,有头有尾,会给人可靠、可信任的感觉 。怎么才能使孩子完整地做成一件事呢?首先应让孩子看到,父母做事都有一个完整的程序 。比如,父母买菜做饭,先要上街买菜买米,再回家洗菜淘米,然后才是煮饭炒菜,最后还要洗刷碗筷、擦洗灶头——孩子做事也应像父母一样,有头有尾有顺序 。再比如,从柜子里拿玩具,不能打开柜子,拉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就把别的玩具撒一地 。别小看拿玩具这么一件小事,这也是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机会 。孩子打开柜子,把别的玩具放到一边,取出自己想要的玩具,关上柜门,算是完成了一个程序 。玩完之后,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把柜门关上,才算完整地做了一件事 。孩子每做一件事,都是这样,有开头,有结尾,最终会形成一种很好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延续下去,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做事性格 。
第七,既要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又要孩子灵活变通、不固执 。不培养孩子坚忍不拔、不服输的性格,孩子遇着什么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这会使孩子成为一个意志薄弱、不堪重任、一事无成的人 。孩子需要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同时也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变通 。孩子小,可塑性大,父母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分析利弊,讲清道理,让孩子坚持什么,放弃什么都了然于心,自有主见,就能使孩子既坚定又随和,既不轻言放弃,也不一意孤行,碰了南墙不回头 。
第八,让孩子说话、做事都要替别人着想 。孩子生来是不会替别人着想的,孩子能替别人着想,是父母培养、教育的结果 。怎么才能使孩子善解人意、替别人着想呢?这就要让孩子经常做换位思考:你喜欢这个玩具,别人也喜欢这个玩具 。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你争我夺,是不是都玩不成这玩具呢?如果你能让别人先玩一会儿,大家轮流玩,是不是都能玩上这玩具呢?孩子有这样的思想和品德,能不成为一个性格完美的人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