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防暑、解暑、化湿浊

中医认为,长夏酷暑,湿土当令,暑多挟湿,湿邪及易困阻脾胃伤人致病,中医常常选用藿香防暑、解暑、化湿浊 。而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藿香确实是夏季必备的解暑化湿要药 。
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一般为野生或半野生,是一种药食兼用、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叶似豆类植物的叶,古人有“豆叶日藿”之说(《本草纲目》),加之其气味芳香,故而得名 。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为野味之佳品 。藿香嫩茎叶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 。采集藿香后用开水焯,然后晒干贮存,待到冬季泡发再吃,美味丝毫不减 。另外以藿香为主料做成的“炸藿香”,“藿香炒鸡蛋”等都是人们所喜爱的菜肴 。
藿香药用时一般取地上部分晒干后使用 。中医认为,藿香性微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有祛暑解表、化湿醒脾、辟秽、和中之功能 。湿性滞腻,脾胃受阻则中气不得舒畅,藿香芳香化湿而悦脾,故一般认为它又有“快气宽中”或“宣中解郁”的功效 。古人评价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湿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藿香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醚等,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并有解热、镇痛、镇吐、止泻作用 。
【藿香防暑、解暑、化湿浊】藿香有广藿香和土藿香两种 。土藿香又称鲜藿香、川藿香,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等省,其他地区也有出产 。广藿香原产国外,是由南洋华侨带入我国,在广东栽培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二者作为藿香药用均已有很长历史(土藿香在宋代以前已做药用) 。习惯上,人们认为广藿香品质较好 。广藿香中,产于广州郊区者名“石牌藿香”,产于广东高要地区者称“高要藿香”,产于广东湛江者称“湛江藿香”,以茎坚实、叶少、气味香浓者为佳 。
盛夏季节,出现发热、四肢倦怠、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舌苔腻等症,选用藿香,能解暑、醒脾、化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配伍应用 。如果因食用冷饮,伤及脾胃阳气,呕吐泄泻,或夏季长期在冷气环境中导致风寒挟湿型感冒,选用藿香治疗都是上上之选 。另外,藿香洗净后煎汤取汁,频频含漱,还能香口去臭 。
夏令治疗中暑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出自宋代《和剂局方》,方由藿香,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为夏秋季节常用的中成药 。藿香正气最初的制剂是藿香正气散 。散即药粉 。取其有发散之意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还有藿香正气丸、片剂、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剂型 。剂型改变后更易携带和服用 。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藿香也不例外,近年来的临床报道表明,个别患者服用含有藿香成分的药物后,出现过敏性皮疹、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过敏体质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本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