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飘四季 万里有知音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 世界各国茶的种植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 , 英文Cha(普通话茶)和tea(闽南话茶)都源自汉语 。中国又是饮茶大国 , 无地无茶馆 , 无处不饮茶 。名山大川 , 都出名茶 。大约我们身在茶叶之乡 , 日日饮茶 , 习以为常 , 对于茶在一年四季中的韵致 , 能为我们生活增添何种乐趣 , 已经有点淡漠 , 自然更无刻意去营造品茶的文化氛围 。
偶然一本《乐饮四季茶》的书映入眼帘 , 我立刻被书中雅致的叙述、精美的插图所吸引 。《乐饮四季茶》是一本从日本翻译过来的茶文化著作 , 作者黄安希居住大阪 , 她嫁给一位在北京出生的艺术家 , 日常生活接触到的均为中国茶 。于是她以此为契机 , 办茶室 , 开茶会 , 积极从事与中国茶叶有关的活动 , 终于以“一位日本茶人眼中的中国茶”为角度切入中国茶文化 , 写成这本精邃雅致的茶文化专著 。
黄安希把中国一年四季描划得十分淡雅而又富于诗意 。她从盛春之章的清明写起 , 清明节的乐事是品尝当年的新茶 , 想起杜甫“春风啜茗时”的诗句 , 她在郊外用白色大碗 , 冲泡四川的竹叶青茶 , “这种茶称为‘一芯两叶’ , 就像燕雀张开嘴喙微微吐露舌头一样 , 非常可爱 。”在女茶人眼中 , 谷雨是“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季节 , 窗边饮茶———玻璃杯中映春雨 , 杯中是雨前的龙井 。夏之章里的立夏 , 女茶人用“庄重、简洁极具男子气的功夫茶”来庆祝端午节 , 茶用安溪铁观音 , 在“竹制的茶盘上放上宜兴的紫砂壶 , 然后温壶温杯 , 往茶壶内加入约茶壶容量四分之一的茶叶 , 把刚烧开的水高冲入壶中……第一泡是为了让茶‘醒’过来 , 散发出香气的 , 因而倒掉不喝 。第二泡时 , 往壶内注满开水 , 盖上茶壶 , 将开水淋在壶身上 , 待水蒸气蒸发 。等到茶壶表面瞬间变干的时候 , 拿起茶壶往一字排开的茶杯里来回往复斟茶 , 使其浓淡均一 。感觉上就像练武一样 , 果敢、干脆 。”把泡茶过程描写得丝丝入扣 , 这不正是我们潮州工夫茶么?一个日本少妇能够体味万里之外的工夫茶芬芳 , 读了怎不令人惊喜!以下秋之章、冬之章、初春之章 , 随季节变化 , 将中国名茶与时令作美妙的结合 , 如七夕 , 以白毫银针上下浮沉象征着时间的凝固 , 中秋节 , 挑选“集月光的颜色和月宫花香于一身”的黄金桂茶 , 把秋茶发挥得淋漓尽致 。女茶人娴熟中国文学典故 , 在四季茶香中有选择地引用诗文 , 加上文笔细腻 , 感受新鲜 , 插图精美 , 开卷茶香四溢 , 令人爱不释手 , 也着实让生长茶乡之我辈汗颜 。
【茶香飘四季 万里有知音】 作为一个日日饮工夫茶的潮州人 , 自然希望能在书中寻觅到如秦牧所说的“敝乡茶事” 。黄安希足迹未至潮州 , 但在践履福建安溪学斗茶 , 品味铁观音茶时写道:“好茶有余韵 , 回甘很足 。喝茶用的是潮州地区常见的蛋壳状小茶杯 , 茶杯又薄又小 , 容量不足两口 , 我能够一口把它喝光 。”这本茶香洋溢的书立刻有了潮州的章节 。除前引喝功夫茶外 , 本书提到的53种中国名茶中也单列广东名茶“凤凰单枞” , (枞是丛之误 , 因最初用字不慎致名茶在异国也用了错字 , 我市学者曾楚楠、陈香白均辨之甚详)认为“是最上等的乌龙茶品种之一” 。在茶会记录中是“意大利菜和中国茶”结合 , 是饭后茶 , “凤凰单枞产自广东 , 带有生长在广东的荔枝、芒果等水果风味 。它馥郁的芳香让人产生了酒足饭饱后的满足感 。”女茶人自己饮用凤凰单丛则在夏至的“采莲舟”上:“是该喝凤凰单枞的时候了 。将茶分别斟入小薄杯中 , ‘嗖’的一声吸入口中 , 感觉一片冰凉 , 颇为刺激 。茶叶微苦 , 回甘很足 。不经意间还能体会到热带的香味 。这就像突然来临的爱情一样 , 尝过一口之后 , 就让人不忍放手 。”我如此不厌其烦地引用《乐饮四季茶》中文字 , 目的只在让读者分享潮州凤凰单丛茶和潮州瓷茶杯已经走向世界的喜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