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具名窑:岳州窑与长沙窑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唐代茶具名窑:岳州窑与长沙窑】

唐代茶具名窑:岳州窑与长沙窑

文章插图
岳州窑茶具
岳州窑 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城关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700余米的范围内 。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 。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 。长沙市到湘阴县城有一条平坦的国道,不到两小时的路程 。沿途江河交叉,风光旖旎,青山绿水,让久居大都市的我,找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
湘阴县是个古城,城内保存着规模较大的孔庙,当地人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气势恢宏,工艺精湛 。从建筑风格看应属乾隆早期 。楼阁式仿古建筑“岳州窑纪念馆”高高耸立在美丽的湘江边上,眼前的湘江,比我在长沙橘子洲头所见的宽阔了许多 。原先的古渡已被拆除,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大桥飞架湘江东西两岸 。湘江由此流入浩瀚的洞庭湖 。岳州窑窑址则静卧纪念馆大厅的地下 。湘阴窑窑址发现于1952年,1972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1975年冬进行了试掘,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窑具 。它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可见其历史久远矣 。在那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龙窑的走势,见到不少窑具和青瓷片 。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 。”“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 。”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该窑在唐代显赫的地位 。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轻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色,晚期为灰白色 。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的 。釉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 。釉面有不规则的细小冰裂纹,有流釉现象 。不少器具的胎骨和釉面结合牢固,容易产生剥落的现象 。唐代烧制时使用垫饼支烧;五代用支钉支烧,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迹 。
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 。碗的足以圆饼形和玉璧形为主,高足盘、八棱短流壶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它注重装饰艺术,纹饰以印花为主,并配以划花 。器物肩腹部往往装饰着由团花和卷叶纹组成的带状纹饰 。此外还有浮雕莲瓣纹装饰的,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是我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馆藏岳州窑器物所留下的印象 。
1973年湖南省湘阴县出土了一尊罕见的青釉龙首,年代为隋朝 。胎骨呈灰白色,施青色釉,开片自然,烧结火候较高 。口流作龙首状,手为龙尾形态,器型呈鼓圆,下配有三个高蹄足,十分稳当,生动活泼 。此器物应该属于仿先秦时期的金属器,造型典雅别致,是岳州窑中的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
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大量出土的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
长沙窑的历史
初唐(公元618一684年),瓷器大部分是开片青瓷和陶塑艺术品 。如十二生肖、镇墓兽、侍女、乐俑、胡人、骆驼、车马等 。
盛唐(公元684—756年),以素釉青瓷为主,并开始出现彩瓷 。
中唐(公元756一840年),在从单色釉到多色釉烧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出釉下彩精堪瓷品,并以格言、警句与五言、六言句为内容的书法装饰瓷器,在陶瓷工艺中已形成新的形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
晚唐(公元841—907年),造型趋向纤巧多变,装饰流行于花鸟画、印花、压花以及单形式的宣染画和彩釉画等特有风格 。
五代,黄巢起义,外商横遭杀害,外销受阻,长沙窑产品大部分瓷化程度差,脱釉现象多,不如邢窑之细白和坚致,且湖南衡州地区的蒋家窑、瓦子墩窑及岳州洞庭湖一带,大量烧制类似越窑的青瓷制品,给长沙窑的国内市场带来了很大威胁,再加之长沙窑规模很大,原料、燃料日逐匮乏,迫使窑主们不得不改迁窑址或另谋生路,导致长沙窑晚期趋向衰落 。
元末明初,长沙窑回光返照,继承和发扬了多色釉的传统技艺,特别是对铜绿釉、宝石蓝釉、桔黄釉的研究很有造诣,并创制了器型多变,釉似流霞、色彩鲜艳的琉璃制品 。
清末民初,铜官镇陶业生产趋向高峰,发展到十二条龙窑、六百多制陶工人,号称湖南的陶都 。但民国时期,长沙窑陶瓷又受到斫伤,艺术风格一落千丈,濒于窑沉倒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改造,生产规模、制造技术都有了飞跃发展,优秀传统技艺得以复兴和发扬,而且在国内首家研制成功白炻器、芝麻釉炻器和精细铁炻器系列产品,沿着中古时期开辟的陶瓷之路,远销美、加、欧、港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历经千年沧桑的长沙窑又重展英姿 。
以下由爱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长沙窑瓷器的纹饰
装饰工艺以釉下彩绘花(包括书法题字)、釉上彩绘(外表不罩釉)、块状浸釉(或附加模印贴片)、泼墨(彩)渲染等手法作为主要特色 。另外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剪纸和雕塑等其它工艺,很少使用刻划花 。釉下多彩是长沙窑装饰工艺独具特色的新工艺 。具体地说,有以下独创之处 。
(一)素釉装饰
长沙窑早在中唐就在釉料中引入不同含量的铜或铁、锰金属做发色色基,经氧化焰或弱还原焰烧成而形成青釉、绿釉、酱釉、褐釉、红釉 。进行素釉装饰 。
(二)模印贴花装饰
模印是往往先刻划需要的花纹,制成模子,有的是用刻有花纹的模子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胎上面,现出图案 。有的是在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 。经低温素烧,贴后施青釉,再在贴花处浸上褐釉,进行综合装饰,经过精心整修,产品规整光洁,是当时适应外销的高级产品 。
(三)釉下装饰
釉下装饰是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独步一时的伟大创举 。釉下彩绘以氧化铜、氧化铁做呈色剂,绿色是氧化铜,红色、褐色是氧化铁 。氧化铁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红色 。长沙窑釉下彩绘有两种 。一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画,然后加盖一层青釉在上,入窑高温煅烧而成 。二是先在坯胎上刻划出花纹,在其上施彩色,然后罩上青釉,最后入窑烧成 。大都先用铜红铁线勾勒,再用大笔蘸铜绿等色渲染完成,强调笔情墨趣 。彩绘的色彩,常见有褐色、绿色、粉蓝色、褐绿色或白色等 。
l、釉下褐彩斑点图案 。是运用含铁色料做成褐斑色釉先在素坯上点染揭斑图案,再施盖白釉或青釉,入1170℃左右窑中一次烧成,釉面平整光润,褐斑永不脱落 。
2、釉下绿色斑点 。一般使用单一绿色料,也有用褐、绿、黑组成三彩,在胎上用斑点绘成斜方、四方、六方、环形、菱形等各种图案,再施盖青黄釉色,烧后色调极为调合 。
3、釉下绿彩 。瓷工们运用铜金属发色制成绿色色料,在胎上任意画几笔云霞或水波纹样,或瓜果、辣椒写意画,施盖透明釉,色调柔和,绿彩淡雅 。
4、釉下褐绿彩绘 。习见于运用褐、绿色料在瓷枕胎上绘画花鸟题材 。布局严谨,形态生动活泼,春意盎然,富有生气 。
长沙窑釉下彩初创阶段,也有在坯体上采用雕刻和绘画兼并手法,先刻划出花鸟纹轮廓,然后在轮廓线内填彩,使画面产生很好的立体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