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瓷器|宋哥窑鱼耳炉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哥窑瓷器|宋哥窑鱼耳炉】窑瓷器是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哥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确切窑址不详 。相传为南宋时章氏兄弟所创,分别为“哥窑”及“弟窑”(弟窑又称龙泉窑) 。
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 。按颜色分有: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
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 。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 。哥窑器在胎骨、瓷釉、造型等方面均似宋官窑,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 。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拨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 。
60年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 。但与另一部分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这二种哥窑的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 。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传世哥窑” 。
传世哥窑瓷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为主 。如鱼耳炉、乳钉五足炉、胆式瓶、八方穿带瓶、弦纹瓶等,也有盘、碗之类 。它的胎骨较厚、胎质细腻,胎色呈黑灰、深灰或土黄不一 。釉色有灰青、月白、深灰、米黄等 。釉面滋润,多有缩釉小坑,开有不规则的细纹片,纹片呈黑、黄二色,俗称“金丝铁钱” 。烧炼时大部分在器底用支钉,而目前发现的龙泉哥窑是不用支钉烧成的 。这一闻名世界的传世哥窑的产地迄今还未发现,尚待文物考古学者的分晓了 。
以下由爱茶网收集整理:
宋哥窑鱼耳炉 高9cm 口径11.8cm 足径9.6cm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收下凸,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两侧对称置鱼耳,下承圈足 。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 。外底有6个圆形支烧钉痕 。
鱼耳炉因两侧置鱼形耳且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 。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此件属于清宫旧藏品,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