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节花

【节节花】节节花介绍

【别名】
耐惊菜(《救荒本草》) , 虾蠊菜(《生草药性备要》) , 满天星(《植物名实图考》) , 虾钳莱、白花仔(《广州常见经济植物》) , 白花节节草、曲节草、蛇痫(《福建民间草药》) , 水牛膝、一包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猪屎草(《闽南民间草药》) , 水金铃(《四川中药志》) , 地扭子、飞疔草(《贵州草药》) , 耐惊花(江西《草药手册》) 。
【汉语拼音】
jiejiehua
【成份】
全草含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 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 , 菜油甾醇(campesterol) , 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 , 5-α-豆甾烷-7-烯醇(5-α-stigmasta-7-enol)[1] , 二十九烷(nonacosane) , 16-三十一烷酮(16-hentriacon-tanone) , 汉地醇(handianol)[2] 。叶中分得3β-O-β-D-吡喃葡萄糖基熊果酸酯(3β-O-β-D-glucopyranosyluronic acid) , 28-O-β-D-吡喃葡萄糖齐域果酸酯(28-O-β-D-giuc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3] 。有报道说分得以齐墩果酸为甙元 , 葡萄糖和鼠李糖为糖部分的皂甙 。[4]从根中提取分得羽扇豆醇(lupeol)[5].
【加工采集】
夏季采收 , 晒干 。
【功能主治】
清热 , 利尿 , 解毒 。治咳嗽吐血 , 痢疾 , 肠风下血 , 淋病 , 痈疽肿毒 , 湿疹 。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瘀 , 消毒 , 敷疮 。"
②《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止痛 , 拔毒退肿 。"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咳嗽 , 吐血 , 下乳 。"
⑤《四川中药志》:"清火退热 , 治牙痛 , 利水 , 疗肠风下血 。"
⑥《泉州本草》:"清热解毒 , 逐血消瘀 , 通淋利小便 。治发热口渴 , 淋症 , 肠痈 , 痢疾 , 外敷痈疽肿毒 。"
【性味】
苦 , 凉 。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 , 平 , 无毒 。"
②《四川中药志》:"味微苦 , 性寒 , 无毒 。"
③《泉州本草》:"味淡 , 微寒 , 无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3~5钱(鲜者1~2两)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归经】
《泉州本草》:"入心、小肠二经 。"
【植物形态】
莲子草(《救荒本草》)
一年生草本 。茎细长 , 上升或匍匐 , 有两行纵列的白色柔毛 , 节上密被柔毛 。叶对生 , 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 , 长2~8厘米 , 先端急尖或钝 , 基部渐狭成短叶柄 , 全缘或中部呈波状 。头状花序腋生 , 长0.5~1厘米;每花有苞片5 , 披针形 , 干膜质;花密集 , 花被5 , 白色 , 干膜质;雄蕊通常3枚 , 不育雄蕊三角状钻形 , 花丝基部合生成杯状;雌蕊1 , 心皮1 , 柱头头状 。胞果倒卵形 , 稍扁平 , 两侧有狭翅 。花期5月 。果期7月 。
生于水边、田边等潮湿地 。分布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 。
【药用部位】
为苋科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
【来自何书】
《生草药性备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