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茶漫话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始于蜀 。蜀为中国茶业文化的摇篮 。 【川茶漫话】清初学者顾炎武考察研究中国古代茶事,得出如下结论:“自秦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他指出各地对茶的饮用,是在秦国吞并巴、蜀以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的 。据《华阳国志》记载,川茶在周武王时(约公元前1058年)已列为贡品,“国有芳,香茗” 。公元前59年,两汉王褒在《僮约》有“脍鱼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的记载,反映当时的成都一带,饮茶已成为风尚,也有了专门的茶具,由于茶业消费的需要,茶业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一类的茶业市场 。西晋人张载在《登成都白菟楼》诗中赞扬茶叶在各种饮料中可称第一,其美味饮誉天下 。“芳茶冠六清,溢味插九区 。”到了唐代,四川已有规模相当大的茶园,且名闻全国 。据唐代陆羽《茶经》和李肇《唐国史补》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约50多种,其中有18种出自四川,说明四川茶业之兴旺 。陆羽称赞四川的蒙顶茶,是天下第一茶,是茶中绝品 。据中外茶叶专家近几年的考证,蒙顶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名茶 。蒙顶茶产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的蒙山 。蒙山地处名山县,古称蒙山“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山径,异石奇花,足称名胜 。”蒙山林木苍翠,云盘雾盖,“恶草不生生淑茗” 。蒙山产茶,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唐代起,至明清皆为贡品 。唐宋以来,川茶因蒙顶茶而名闻天下 。唐代黎阳王在《蒙山白云岩茶》诗中称颂蒙顶茶“应是人间第一茶” 。 蒙顶茶是蒙山各类名茶的总称,其中品质最佳的如蒙顶甘露、蒙顶黄芽,不仅供国内销售,国外也享盛名 。正是“万紫千红花色新,春报极品味独新;银毫金光冠全球,叶凝琼香胜仙茗” 。除蒙顶茶外,现代四川的名茶有雅安的峨眉毛峰、金尖茶、雨城银芽、雨城云雾、雨城露芽,成都市的青城雪芽、文君嫩绿等均获得茶业界的好评 。形如竹叶、青秀悦目的峨眉竹叶青与银芽秀丽、鲜嫩显毫的峨眉毛峰,在1985年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均荣获国际金奖 。 四川茶业名闻古今,品茗之风甚行,茶馆更独具特色 。成都市的大街小巷,都有热闹的茶馆 。旧时,成都东大街的“华华茶厅”,三厅四院,深不可测,是全国闻名的大茶馆 。四川人品茗,最喜欢品饮茉莉花茶 。其茶嗅之清香扑鼻,品之浓香绕舌,品后余香不散,边品边聊天,其乐无穷 。旧时华阳县中兴镇有一家“兴盛居”茶馆,在柱子贴着一幅对联:“邂逅相逢,坐片刻不分你我;彳亍而来,品一盏漫话古今 。”此联言简意赅,道出了四川茶馆饮茶人的情景和心态 。茶馆是人们聚会小憩的场所,在那里品茗消遣,说古道今,叙话家常,交流信息,畅叙平生之快事,排除心中之郁闷 。旧时成都有家兼营酒食的茶馆,门口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碗茶去; 求衣苦,求食苦,苦中作乐打壶酒来 。 四川茶馆遍布城乡,茶馆的椅子是用竹子作的,坐垫用竹篾条编成,柔软舒适,又有扶手和靠背,平稳贴身,聊天不累,打盹不摔 。外省茶具多用壶和杯,而四川人则喜欢用“盖碗杯”泡茶,俗称喝盖碗茶 。“盖碗杯”由茶盖、茶碗、茶船(茶托)组成 。据说,茶船是四川发明的 。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四川节度使兼成都尹崔宁之女,饮茶时生怕茶杯烫手,用碟子托着,又怕茶杯倒,便用蜡将杯子固定在蝶子中间 。不久,崔宁命工匠以漆环代蜡做茶碟,并用以招待宾客,用者均感方便,从那以后,便演变为茶托,愈制愈精,多达百余种 。由于四川饮茶的历史久远,西汉时便有“烹茶尽具”的记载,唐朝时,茶具也颇具特色,当时的四川瓷窑很出名,大邑县出产的茶碗,贻质洁白,雅致悦目 。杜甫有诗称赞:“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茶馆内有专司泡茶和添开水的“堂倌”,不少“堂倌”技艺高超 。品茶人落座后,茶倌一手提水壶,一手夹着一摞茶具,来到桌前一挥手,茶船满桌开花,恰到好处地在客人前停下,接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茶船上,冲茶盖碗 。冲茶技艺干净利落,令人叫绝 。 近几年来,成都的茶馆已逐步增加现代派的色彩,广式的茶楼、茶厅栉比林立,以往的“堂倌”冲茶的技艺不易见到,代之是时髦的女郎端茶送水,或表演外地茶艺,服务倒是一流,只是价格昂贵,令人望茶兴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