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尾摇

【大尾摇】大尾摇介绍

【别名】
鱿鱼草、斑草(《福建民间草药》),猫尾草(《南宁市药物志》),象鼻癀(《闽南民间草药》),象鼻草、墨鱼须草(《福建中草药》) 。
【汉语拼音】
daweiyao
【成份】
大尾摇含生物碱:大尾摇碱(indicine),乙酰大尾摇碱(acetyl indicine),大尾摇宁碱(indicinine),N-氧化大尾摇碱(indicine N-ocide),剌凌德草碱(echinatine),仰卧天芥菜碱(supinine),欧天芥菜碱(heleurine),天芥菜碱(heliotrine),毛果天芥菜碱(lasiocarpine),N-氧化毛果天芥菜碱(lasiocarpine N-ox-ide) 。种子油三酰甘油及氰类脂(cyanolipid)中均含C16、C18脂肪酸,氰类脂中C16、C18脂肪酸与会,3-二羟甲基丙烯腈形成酯 。
【加工采集】
秋季采收,晒干 。
【药理作用】
根的水提取液给麻醉猫静脉注射可降低血压并兴奋呼吸,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则均无作用 。水提取液对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对离体兔十二指肠可升高其张力;醇提取液则均为抑制 。对蟾蜍腹直肌二者均无影响,对离体大鼠子宫则二者均有显着兴奋作用 。水提取液及醇提取液均有催产素样作用 。叶的提取物对小鼠的Schwartz白血病(腹水型),具有抗肿瘤作用(延长寿命) 。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治肺炎,脓胸,咽痛,咳嗽,膀胱结石,小儿急惊,口糜,痈肿 。
①《福建民间草药》:"利尿清热,消痈解毒 。治发热结斑,肺炎,脓胸 。"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解毒散积,内服治膀胱结石;枝叶配石灰煎水熏洗治蛇头疮 。"
③《闽南民间草药》:"治咽喉痛,咳嗽,疮肿初起,口腔糜烂 。"
【性味】
苦,平 。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平,无毒 。"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凉 。"
③《闽南民间草药》:"苦,平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或绞汁蜜调服 。外用:煎水洗或捣汁含漱 。
【宜忌】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
【副作用】
水提取液对小鼠有轻微毒性,醇提取液则无明显毒性(每鼠腹腔注射1:1浓度0.8ml不引起死亡) 。
【归经】
肺;膀胱经
【植物形态】
大尾摇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50厘米,被粗毛 。叶对生或互生,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3~8厘米,稍有毛,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下延至叶柄上 。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3~10厘米,弯曲,花全部生于总轴的一面,最下部的先开放;萼绿色,5裂;花冠浅蓝色或近白色,管状,喉部秃裸,裂片5,扩展,花冠长约5毫米,直径3~3.5毫米;雄蕊5,内藏;花柱顶生,顶端有一扁圆锥状的盘 。果长4~5毫米,由2个卵形小坚果组成 。花期夏月 。
生于旷地、河边及溪旁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
【临床应用】
治疗痈疖
取干品60克切碎,加水lOOO毫升,缓火煎至500毫升 。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 。小儿酌减 。治疗213例,服药1~3天痊愈者37例,4~5天者96例,6~10天者52例,10天以上者28例 。初步观察,对痈疖初期、化脓期、组织坏死期均有效,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
【药用部位】
为紫草科植物大尾摇的全草或根 。
【来自何书】
《福建民间草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