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补补身体应少用黄芪
中药黄芪又名北芪,可生用或蜜制用 。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现代中药学认为它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 。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认为“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通作黄芪……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
黄芪在民间有较高知名度,常有人用它来煲汤进补,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味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 。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和药势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使得它在内科使用上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春季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尤其不利于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 。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缺点,所以,被尊为中医医圣的张仲景在其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参(主要指党参)进行补气,而使用黄芪则只有数条,可见医圣深刻体会到黄芪药好难用,不宜滥用 。
临床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险行为 。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是否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更安全的方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 。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
综上所述,用黄芪煲汤进补必须谨慎,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做 。应谨慎使用药力强大的药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经常性进补,尤其是病人,否则,可能导致养生变伤身 。
【想补补身体应少用黄芪】
推荐阅读
- 怎么在excel行高
- 养生新知 打嗝放屁都对身体有利
-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妄想山海怎么升级
- 整天想着做生意属于什么心态
- 桌面弹窗广告怎么清除
- 烧烤要怎么烤
- 金银花煮水治湿疹步骤
- 吃蛋白质粉补身体致性早熟专家称乱补危害大
- 巧克力淋酱的做法 简单到你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