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说把道

二十年前学习历史专业时参观陶瓷源流展览,才知最早的壶是没有把儿的 。因为古已有之的壶,定义为“深腹、敛口”,没把儿没流 。最初用来盛水盛酒盛粮食,以后发展为盛药盛冰盛鼻烟 。但是,用作茶壶,必须有把儿!这还要说到明太祖朱元璋废团改散的茶叶政策,使长期沿袭的饮茶法从“唐煮宋点”发展成“沸水冲泡” 。正是饮茶风格与方式的变革,推动茶壶的迅速定型,随后的紫砂茗壶异军突起,而利于隔热、便于
把持、助于美观的茶壶壶把,就成了于实用于审美都不可或缺的“硬件” 。紫砂茗壶注重传统,更包容创新 。这一点在壶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谈起壶把分类,眼花缭乱得让人头疼 。只好大处着眼:分为鋬把、提梁 。鋬把又分常见的圈把、日式横柄;提梁又分常见的全提、少见的半提、罕见的柱提 。小处着眼:提梁又分常见的紫砂硬提、非紫砂软提;全提分为常见的对称、少见的不对称;圈把分为常见的正把、少见的倒把;圈把还可分为常见的几何形、特殊的随形;圈把又可分为常见的单圈、特殊的多圈…… 既然壶把艺用结合,就要讲求五个设计原则 。一壶小把细,壶大把粗,壶高把垂 。二圈细不勒手,圈方不硌手,外实内扁,执拿舒适 。三硬提多扁壶,高壶多耳圈 。四把流呼应,前后贯通 。五为端拿稳定壶把设置上飞或下尾 。关于壶把的认识误区不少,在此提出五个忠告 。一别斤斤计较壶把多么直,那是泥性与窑火造成的 。二别迷信三点金,那是水平壶的商业化标准 。三别追求多么花哨,适用、适手、适当才最佳 。四别一成不变地单一式端拿,比如小壶手指拈把,大壶手指握把;提梁要托底,高壶要护盖 。五别随意搬挪,必须移动时考虑好壶把的虚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