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韵只合西湖有

每年春初的赏心乐事,便是南山路西湖畔茶人村的召唤 。几年前,曾以小文《品诗茶人村》摹写过这里的盛况 。若说以前我曾对那些浪费时间的会议颇有烦言的话,那么,惟这一年一度的诗茶聚会,使不是诗人也非茶家的我,一直像孩提时盼过年似的兴兴头头去赶赴 。诚如文友王巽奇为“湖畔居”的妙撰所言,“座中尽是茶之友,湖上徐来蕙的风”——那是烟霞有约心迹双清的佳会,那是翰墨高情风月无边的雅集 。一点不错 。应邀来的“座中客”,俱是诗词名家楹联高手 。我更欣赏的是,诗友茶家们对生活的积极和热情 。来者大多华发满头,霜鬓如银,但大家对待这一聚会,是何等的执著认真!春雨如酥,茶烟袅袅,无论新朋旧友,总是相见甚欢,如火豪情不忘趣谑,娓娓闲谈夹着笑语,这边细语如弦,那边笔墨纵横,大家一边品茗一边切磋,就在这细语如弦笔墨纵横中,一副副出自各自心裁的诗词楹联,滴着淋漓的墨汁一一张挂,此情此景,此景此情,不能不教人体会什么叫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真性情,不能不让人感到兰亭雅集的曲水流觞就在眼前……春风杨柳今又是,今年的清明,越发熏风和暖 。诗茶之会的组织者又一次别出心裁:联络了音乐家协会西湖琴社,将这诗会雅上加雅,来了个“品赏古雅——茶与琴、茶与诗的对话 。”【此韵只合西湖有】还是那竹影婆娑的净几明窗,还是那精致古朴的素点茶具,几瓣嫩绿在雪色素瓷中翻飞,一脉茶香在氤氲瑞气中缭绕;胜友翩然至,更多远客来 。比往年更多的满座高朋,使人一进门就为这诗茶之会的旺盛“人气”而分外欣喜 。早已精心组织,更兼来者意诚,今次这雅集“茶与琴、茶与诗的对话”开头,是屏幕中再现的又一次震动影坛的电影《英雄》的开篇……具有象征意义的庙堂背景,雨滴如泉水声澹荡中,剑拔绝妙的两位“刺客”在“棋盘”上斗得难解难分之际,银须飘然的古琴师悄然出场,一段悠远而铿锵的《流水》铮然响起,看似是为这刀光剑影增添力量的助兴,实则却以这古乐的无限韵味悄然消解剑客之间的仇恨——观看的当时,也许广大观众来不及详知这个曲子,但是,这位古琴师神魂一体的神容却是那样教人过目难忘……今天,这位古琴师的扮演者就在眼前:87岁的徐匡华老先生,再次为大家演奏了《渔樵问答》 。静极了的场内,似乎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词家诗友们新茶三饮已渐入境,因而,当这曲韵味无穷的乐音再次悠然缭绕时,真个是“忽如飞雨洒消尘” 。只觉这伴着古乐的茶之味,越发地涤昏寐清心神,只觉这言语难尽的无限韵味悠然入耳更入心 。古乐悠扬中,徐匡华老先生之子、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向大家介绍古琴“焦尾”的由来:悠扬琴声中,四位身着锦衣唐装的女演奏家上场再操“焦尾”,为大家弹奏了情思爽朗的《阳关三叠》,看外表她们韶华已过,但当演奏者声情并茂地伴着琴音和声咏唱时,在琴弦上飒爽流淌的依旧是焕发的青春 。别开生面的吟咏再次开始,熟于此道的树人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吴士良,豪情十足地吟咏了(唐)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真正是狂歌一曲惊人耳,满场又一次在陶醉中毕静 。乐助诗兴,琴添茶韵 。一抬头,诗词学会老会长戴盟先生的一副楹联赫然入眼: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却原来,今天在座的,有三位已届88岁的“米寿”寿星 。神驰天外的我,只有这样一句话涌入脑海:此境只应杭州生,此韵只合西湖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