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在野 , 八月在宇 ,
九月在户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诗经《七月》
文章插图
蟋蟀 , 亦称促织 , 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 , 土蜇 , “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见到这种虫子 , 大人叫它油葫芦 , 当时不知道原来这就是蟋蟀 。
形态特征:
蟋蟀多数中小型 , 少数大型 。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 , 头圆 , 胸宽 , 触角细长 。 咀嚼式口器 。 有的大颚发达 , 强于咬斗 。 体色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 , 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 , 多数为杂色 。
文章插图
雌雄辨别:
北方有的地区 , 称雄性蟋蟀为蛐蛐 , 雌性蟋蟀为油葫芦 。
雌性翅小 , 腹部末端有一根产卵管 , 产卵时插入土中 。 雌性不会鸣叫 , 只有雄的才会发出声音 。 雄虫体色多为黑褐色 , 尾部没有产卵器 。 前翅上有发音器 , 通过翅膀的振动摩擦产生不同音调、频率的声音 , 从而表达警告 , 或者求偶等意思 。
另外 , 分辨雌雄还有一招 , 翅膀有明显凹凸花纹的是雄的 , 翅纹平直的是雌的 。
文章插图
左雌 , 右雄
生活习性:
蟋蟀穴居 , 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 。 夜出活动 。 杂食性 , 吃各种作物、树苗、菜果等 。
蟋蟀生性孤僻 , 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雄虫在交配时期也和另一个雌虫居住在一起) , 雄性之间彼此不能容忍 , 一旦碰到一起 , 就会咬斗起来 。 而一只雄性蟋蟀可与多只雌蟋蟀同居 。
文章插图
蟋蟀文化:
斗蛐蛐 , 也称斗蟋蟀 。 斗蟋蟀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 , 从唐朝天宝年间开始养斗蟋蟀 , 兴于宋 , 盛于明清 。
文章插图
斗蛐蛐常见于各类古装剧中 , 和斗鸡 , 骰子等几乎是纨绔们的标配 。 但其实最早 , 养蟋蟀是一种雅事 , 是怡养性情的有益活动 , 古人把养菊与斗蟋蟀二事称为“雅戏” 。 雅戏说俗了就是玩 , 什么事只要一归到玩之类 , 就难免要玩出花样来 , 故有“玩世不恭”、“玩物丧志”之说 。
文章插图
在老北京 , 不仅各处都有专门卖蛐蛐的店面 , 专门设置的斗蟋场所 , 而且民间还形成了一套极为成熟科学的蛐蛐捕养方法 。
捕捉蛐蛐最适宜的季节是处暑前后的二三个星期 , 即农历的八月十日至九月上旬 , 白露前后往往可捉到珍品 。 而在一天当中 , 最佳的时间应该是早晨的四点到六点 。
每年农历七八月开始 , 就有人提着竹笼、过笼、铜丝罩 , 到墙根、草丛、残墙断壁处去捉捕蛐蛐 。 捉的时候 , 应先用稻草去探蛐蛐的洞穴 , 探不出来的时候还要往蛐蛐的洞穴中灌水 , 待到蛐蛐从洞中外逃的时候 , 抓与不抓 , 就全看抓蛐蛐人的本事了 。
《促织经》说 , 抓蛐蛐要经过穴辨、色辨与形辨 。
穴辨是看这只蛐蛐的生活环境——凡是生活在砖石里的蛐蛐 , 身体刚强;生活在草土里的身体软弱;生活在深坑或阳面地里的性烈等等 。
推荐阅读
- 蟋蟀耳朵长的位置 蟋蟀的耳朵长在哪里
- 武侠的起源 武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 背景调查的内容 背景调查主要调查什么
- 月亮离我们的距离 月亮离我有多远
- 古代状元进士有什么区别 状元和进士的区别
- 苏轼高中的什么名次 苏轼中过状元吗
- 网络流行语null的意思 网络语null啥意思
- 封建科举制度的等级 科举制度分哪几个等级
- 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开创者 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 金科状元的由来 金科状元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