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伊尹的主要成就( 二 )


 
在《咸有一德》中 , 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 , 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 。 告诉太甲 , 商朝所以称王天下 , 不是苍天偏爱商王 , 而是老天爷保佑有德的人 , 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 , 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 。 在伊尹看来 , 失德则失天下 , 求于一德 , 则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 。 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 , 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 , 终始如一 。 ”在道德教育中 , 他强调“居上克明 , 居下克忠 , 与人不求备 , 检身若不及” 。 就是说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 , 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 。 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 , 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 , 做到自我完善 。 “与人不求备 , 检身若不及” , 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 。 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 , 教育当代的人 , 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
 
在道德上 , 伊尹主张“德无常师 , 主善为师” 。 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 , 谁就可以为师 。 对于德和政的关系 , 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 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 意思是说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 , 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否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 。 可见伊尹是主张德政的 。
 
· 杰出庖人
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 。 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 , 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 他“教民五味调和 , 创中华割烹之术 , 开后世饮食之河” , 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
 
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有侁氏女子采桑 , 得婴儿于空桑之中 , 献之其君 , 其君令烰人养之 。 察其所以然 。 曰:其母居伊水之上 , 孕 , 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 , 毋顾 。 ’明日 , 视臼出水 , 告其邻 , 东走十里 , 而顾其邑 , 尽为水 , 身因化为空桑 , 故命之曰伊尹 。 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 。 ” 《陈留县志·山川》(卷九)载:“伊水 , 在陈留东北二十里 , 环绕伊尹故里 。 ”《河南通志·山川》(卷之七·山川上·开封府)载:“伊水 , 在陈留东北二十里 , 环绕伊尹故里 。 ”
 
南宋人范成大在《揽辔录》(《河南通志》卷八十拾遗附)中记载“……丙寅过雍邱县(今河南开封杞县)空桑 , 世传伊尹生于此 , 一里过伊尹墓 , 道左砖堠石刻云汤相伊尹之墓 。 ”南宋人周燀在《北辕录》(《河南通志·古迹·开封府》(卷之五十一)载:“空桑城 , 在陈留县南十五里 。 《世纪》云:“伊尹生于空桑 。 ”《杞县志·地理志》(卷之三)载:“空桑城……在雍邱县(今河南开封杞县)西二十里 。 ” 《杞县志·重修伊尹庙碑》(卷之二十一《艺文志》)载:“开封属邑曰杞 , 去邑二十五里有空桑城 。 《帝王世纪》曰:‘伊尹降生于空桑 , 即其地也……旧尝有伊尹庙 , 考之建于商、周时 。 邑人水旱、痨疫无不祷焉……’迨宋大中祥符七年 , 宋真宗车驾幸其庙 , 亲洒寰轮 , 刻序铭于石 。 ” 开封杞县西空桑村现存有“宋真宗御制碑”一通 , 碑额为浮雕“二龙戏珠”图 , 下面是“宋真宗皇帝空桑伊尹庙碑赞”12个字体刚键秀丽的隶书字 。 碑文内容《杞县志》及《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均全录 。 另有数块残碑 , 一是记载明弘治九年杞县知县徐钟重修伊尹庙时部分捐款人姓名及钱数的残碑 , 一是清乾隆八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奉敕修伊尹庙时《商元圣伊尹庙碑记》 , 还有几块碑刻字迹漫漶 , 难以识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