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医家——徐大椿的传奇人生( 二 )




徐大椿在行医过程中,不仅对自己高度要求,更对当时医界的诸多陋习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 例如,明清之际温补之风流行,许多庸医不论何病均用温补,导致了严重后果 。 徐大椿告诫医者应怀有救人、爱人之心,不要滥用名贵补药以求谋利;他呼吁“大凡人非老死即病死,其无病而虚死者,千不得一”,教导病家在求医过程中,除了谨慎择医、信任良医之外,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知医,避免被愚医蒙骗 。 他甚至作《行医叹》一首:“绝多少单男独女,送多少高年父母,拆多少壮年夫妻,不但分毫无罪,还要药本酬仪 。 问你居心何忍?王法虽不及,天理实难欺 。 ”深刻抨击并揭露了那些庸医的恶行 。 久而久之,徐大椿凭借扎实的医学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最终成为名医中为数不多的中医批评家之一 。
 
· 奉诏赴京两度面圣
徐大椿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正直敢言,不附权贵 。 在行医过程中,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 。 《清史稿》记载,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文恪生病,众太医施治皆未见起色 。 蒋公乃朝中重臣,他的病情令乾隆皇帝十分牵挂,于是向诸大臣访求天下名医,刑部尚书秦蕙田首先推荐了吴江名医徐大椿 。 次年,徐大椿奉旨进京,与太医同诊蒋公疾病,经过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断言蒋公已药石罔效,回天乏术,熬不过七天,结果第七天蒋公果然驾鹤西去 。 乾隆皇帝十分赏识徐大椿的高超医术及其真诚质朴的品行,连下六道特旨,着意让其留京效力 。 但徐大椿以年老多病、乞求归乡为由请辞 。 皇帝念其年事已高,批准了他的请求 。


放归后的徐大椿淡泊名利,一心归隐田园,他将太湖吴山南麓的画眉泉边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 。 那里小桥流水、溪涧交错、茂林修竹,一派美景 。 徐大椿便在此静养修身,治病救人,著书立说 。 二十年后,皇帝因宫中贵人有病,再次征召他到京师 。 已79岁高龄的徐大椿本可婉拒,但最终还是毅然前往京城 。 他自知衰老力弱,千里奔走,恐难返还 。 于是让儿子徐爔带着为自己准备的寿棺一起进京 。 果真,徐大椿到京城后第三天便去世 。 神奇的是,他离世当日仿若已预知死期,大谈阴阳生死出入之理,并自拟墓前对联曰:“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 。 ”到了晚上,谈笑而逝 。 皇帝对此十分惋惜,赐金赠官后,传旨让徐燨护柩回乡 。


回顾徐大椿的一生,可谓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 作为医者,他无师自通,自学成才,临证如神,医德高尚,奋纠医道,誉满杏林 。 作为学者,他专心探求各种实学,在诗、文、书、画等领域所向披靡、遍地开花 。 可以说,徐大椿是一位天才型的传奇人物,但这位天才荣耀的背后却蕴含着他无尽的汗水 。 他锲而不舍、勤学不息、坚韧不拔的治学精神值得后世学习 。 他正直质朴、善于思辨及针砭时弊的处世态度又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全能医家——徐大椿的传奇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