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艰辛历程——撰写《本草纲目》
李时珍萌生编写《本草纲目》的想法是一种自发的责任,李时珍在历代医药典籍中发现,古代记载本草的书籍存在不少错误,有的前后自相矛盾 。 为了避免以讹传讹,误导后人,他决定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对草药的药性药理重新梳,他虽然知道这是一项卷帙浩繁的宏大工程,但是并不清楚其间会有多少曲折和困难,这项工程一旦启动,将要面对无数的艰难险阻,需要倾注毕生的心血 。 《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参考了历代医药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拜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 。 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起,李时珍多次外出考察,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等众多名山大川,留下了上千万字札记,厘清了许多疑难问题 。 如远志这味药,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 。 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 。 此外还有狗脊、贯众的说法也不一致,蕲蛇、鲮鲤(穿山甲)的识别更有争议 。
在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 于是他开始搜罗百氏,寻访四方,进行了扎实细致的田野调查 。 为弄清药性,他不厌其烦地探寻打听,亲自见证真相才予采信 。 比如蕲蛇,指蕲州产的白花蛇,炮制烘干后入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效 。 开始李时珍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了解,后来有行家提醒他,那些蛇是从江南兴国山里捕来的,不是真正的蕲蛇 。 为了找到真正的蕲蛇,他请教了好几位经验丰富的捕蛇人,获知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毒气攻心,人会很快死亡 。 由于蕲蛇药用价值高,所以非常珍贵 。 州官要求百姓冒生命危险捕捉蕲蛇,以便向皇上进贡 。 这种现象很早就已存在,柳宗元写的《捕蛇者说》就是不同时代的相同佐证 。 物以稀为贵,蕲州属地,也并非随处都有蕲蛇,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 。 在捕蛇人的指引下,李时珍终于见到了正宗的蕲蛇,并亲历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 后来对于穿山甲他也同样是亲自观察、不轻信传言 。 从春到秋,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万历六年(1578),《本草纲目》初稿终于完成 。
在中医药发展的浩瀚长河中,二十七载的时光并不漫长,只是草木的几番枯荣;而对个体生命来说,已是半生年华、全部心血 。 此时李时珍已花甲之年,虽然两鬓斑白,可他仍然全神贯注、皓首穷经,在初稿的基础上又花了十年,反复认证,做了三次增删修改,前后耗时二十余年,最终得以完稿 。 《本草纲目》完成后,李时珍希望早日刊印 。 为了推出此书,年逾古稀的李时珍,从武昌赶往当时的出版业中心——南京,想通过书商来帮助出版 。 由于长期操劳、积劳成疾,李时珍在奔波途中病倒 。 精通医药的李时珍对自己的病情似乎有了预感,于是他在病中嘱咐儿子,将来要把《本草纲目》呈献朝廷,借助官方的力量传布于世 。 万历二十二年(1594),李时珍带着未了的心愿,溘然长逝 。 在李时珍离世不久,为充实国家书库,明神宗朱翊钧下令全国各地向朝廷献书,李时珍次子李建元非常高兴,感觉良机已到,立即将父亲的遗著《本草纲目》献上 。
李时珍一生的艰辛努力,就是为了一部著作 。 这部52卷,200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1100余幅图谱、1100多条药方的巨著,被世界生物学泰斗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东方医药巨典” 。
【李时珍的艰辛历程——撰写《本草纲目》】
推荐阅读
- 李时珍的轶事典故
- 李时珍的人物评价
- 李时珍的主要成就
- 【品种】蜂糖李有几个品种
- 【吃】紫叶李的果实能吃吗
- 【李子】桃花李子是什么品种
- 【树叶】李子树叶子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
- 【李子】李子核怎么种才能发芽
- 王者荣耀:全网都在吹的皮肤,李白上榜
- 【树】李子树的相关知识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