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雪霉病防治技术分布及危害:本病在北美、北欧、日本等国均有发生 , 为害冷杉(Abies)、云杉(Picea)、柳杉(Cryptomeriafortunei)等树种 。 在我国新疆 , 分布在天山西部 , 准噶尔西部山地和阿尔泰山等林区 。 主要发病地区有巩留 , 伊宁 , 塔城等地 。 重病苗圃 , 年损失率为33~62% 。 在人工更新幼林 , 此病也很严重 , 特别是用小苗、弱苗及带病苗更新造林时更为严重 。 近年来 , 由于雪霉病的危害 , 造成苗木短缺 , 质量下降 , 成活率和保存率低 , 影响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 。
症状:针叶和地上部全株在雪下受侵染 , 被灰褐色到深褐色的菌丝覆盖 , 或入侵内部 , 引起苗木霉烂和窒息 。 菌丝层的质地和厚薄因病情而异 , 发病轻时呈絮状 , 严重时呈毡状 。 色泽因受害时间长短而不同 , 早期受害的为褐色 , 即将融雪时受害的为白色或灰褐色 。 危害轻时为团块状 , 融雪后病叶脱落 , 茎的皮层溃烂 , 地上部逐渐枯死 。
病原:病原菌主要有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Pers.)、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狭窄平截盘多毛孢(Truncatella)、其它还有枝孢属(Cladosporiumsp.)、根霉属(Rhizopussp.)、交链孢属(Alternariasp.)、附球霉属(Epicoccumsp.)等 。 对主要病原菌的形态分述如下:
1.灰葡萄孢的假菌核近黑色 , 表面粗糙 , 近圆形到不规则形 , 叶上0.1~1mm , 茎上2~3mm , 成熟时半外露 , 不易脱落 。 营养菌丝无色透明 , 内含许多颗粒状体 , 宽4~11μm 。 由菌核和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梗 , 分生孢子梗基部浅褐色 , 向上渐细 , 近无色 , 长0.5~2mm , 宽8~16μm , 在顶端多次分枝 , 小枝膨大形成小梗 , 芽殖分生孢子聚集成簇 。 分生孢子无色 , 单细胞 , 卵圆、椭圆到矩圆形 , 8~18μm×7~12μm 。 老的分生孢子梗扁平扭曲 , 褐色 。 分生孢子簇除顶生外 , 还在延伸的分生孢子梗上间生 , 间距26~59μm 。 附着孢初期二歧分枝 , 后期集结 , 墨绿到黑色 。 小孢子无色 , 近圆形 , 约3μm 。
2.核盘菌的菌核黑色 , 表面光滑 , 蚕豆形 , 亚铃形或近圆形 , 4~8mm 。 着生在云杉的幼茎、小枝、子叶节和新芽顶端 , 偶尔生叶上 , 易脱落 。 一般由菌核产生菌丝 , 菌丝无色透明 , 附着孢墨绿到黑色 。 也可由一菌核产生1~15个子囊盘 , 一般4~6个 。 子囊盘淡肉色到暗肉色 , 初期杯状 , 展开后呈盘状 , 直径1~11mm , 盘柄长1~2cm , 常因环境而异 , 可长达4cm以上 。 子实层近无色 , 子囊棒状 , 108~145μm×6~8μm , 顶环碘液染色变兰 。 子囊孢子8个 , 单列 , 单细胞 , 大多为椭圆形 , 8~12μm×5~8μm , 内含2~3个油滴 。 侧丝比子囊稍长 , 顶端轻微膨大 。
3.狭窄平截盘多毛孢的分生孢子座茎生 , 烧瓶状至盘状 , 埋生 , 分散或汇合 , 250~1100μm×100~450μm , 器壁由褐色 , 多角形细胞组成 , 开裂不规则 。 子实层周生 , 分生孢子梗无色 , 线形 , 25~46μm×2μm , 少分隔 , 有1~3个环痕 。 分生孢子纺锤形 , 16~21μm×6~9μm , 3个真隔膜 , 中间两个细胞褐色 , 长11~14μm , 基细胞平截 , 顶细胞锥形 , 均无色 , 顶细胞有延生的附属丝 , 形状多变 , 二歧分枝或不规则分枝 , 有时单一 。
【【防治】云杉雪霉病防治技术】
推荐阅读
- 【防治】樟蚕的生活习性与防治
- 【种子】沙枣种子怎么催芽
- 【方法】云杉毡枯病防治方法
- 【方法】云杉根小蠹防治方法
- 【天牛】云杉花墨天牛防治方法
- 【茶花】茶花春天可以剪枝吗
- 【栀子花】栀子花是草本还是木本
- 【施肥】蝴蝶兰施肥的正确方法
- 【树】金钱树怎么用枝条扦插
- 【栀子花】栀子花会落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