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二:各代兰苗发第一苗时的苗龄,呈现逐代年轻化的趋势 。 即发苗的速度有所加快 。 表三说明了这一情况 。 (见表三)
表三中的Ⅲ1由Ⅲ发出,Ⅱ2由Ⅱ发出,Ⅲ和Ⅱ属一年苗,它们是经换盆分苗脱离原来的兰株群体,独立发展的,虽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由于割离了原来依存的群体营养链,失去重要的营养支持,因此在自成体系,构建面的营养链过程中,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自我积用,故准备发苗的时间都较长 。 随着苗株有机物质积累的增多,假鳞茎增大充实,营养物质储存丰宫,休眠芽乘势萌动发芽,新的生长中心形成,营养链逐代延伸,群体优势呈现 。 每一新兰苗发苗的时间也就逐代缩短了 。 人们常问,为什么兰苗善群生忌孤单?道理就在此 。
2.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生命变化也如此.兰花是自然数千万年历史发展的产物,与天地同生,与万物同源 。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着有节律的生命运动,如一年一度的发芽、出苗、展叶、抽芋、开花、结实等周期性变化 。 这种生命运动包含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及形态变化过程,是由兰株本身新陈代谢类型所决定的,是生命变化的内因 。 而特定的环境条件 。 参与和影响着这一生命过程,是兰林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些环境条件称为生态因于,包括光、温、水、湿、矿物质、微生物等等 。 它们与兰株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组成一定级别的生态系统 。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兰花与环境条件的生态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作为栽培历史越久远的品种,如大雪素,生态关系的变化程度更大,人们尽管千方百计模拟自然过程,但人工环境总是比之生态成分多样多变,组合复杂微妙的自然环境单纯得多、简单得多 。 兰花栽培种在长期人工环境条件下,经多年驯化其生态习性也在发生着改变,比之原生种有了一定差异,与人工栽培环境构成了新的生态联系组成人工生态系统 。
然而人工栽培时间比之自然生物进化史仅是历史时空的一瞬间,因而兰花的生态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化过程等生命的基本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 人们在栽培兰花活动中,一定要保持敬畏自然、尊重规律、返璞归真的心态,才能把兰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1)光
万物生长靠太阳,光照是兰株生长的最重要条件或生态因素 。 光通过兰株叶绿体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植物各种有机营养中,成为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动力 。 光主要是通过光强度、光质量、光照时间等方面影响和参与兰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
针对兰花对光强度的要求,被介定为半阴性植物,这是合乎其祖先生态习性的 。 但其对光照度要求到什么程度,因种而异,如一些春兰品种朵香、豆瓣等对光照度的要求和耐受能力远比建兰、寒兰、莲瓣兰要高得多 。 笔者认为大雪素冬日的光照强度在1.5-2万LX,其他季节为1万LX左右,有利光速率的提高,株苗生长健壮,假鳞茎增粗较多,发苗率一年内可达到1.2-1.4 。
兰花对光质的要求以自然光照(完全光谱)最佳,但晴日光照太强,紫外线造成灼伤,需要遮阳降低70%-85%的光强度,阴日因短波光(兰紫光,紫外光)损失较多,光质变劣,使植株叶片徒长 。
日照长度表现出不同长短的昼夜交替,对兰花开花结实产生影响,春兰、寒兰、墨兰品种多表现出短日照,即这类品种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有一段时间是白天短、夜间长的条件才能开花 。 开花期多在冬末春初,而一些夏秋开花的品种多表现出长日照,如秋榜之类 。 大多数兰种对日照长度不敏感,最典型的是建兰,也称四季兰 。 笔者认为大雪素顺利开花,对短日照有一定要求 。
推荐阅读
- 【花卉大全】初学养兰
- 【防治】防治炭疽病的体会
- 【阳台】细说阳台种兰
- 【夏季】兰花的夏季管理
- 【花卉大全】养兰要防“秋老虎”
- 【冬季】适合秋冬季节种植的花
- 【烂根】芹菜苗烂根死棵怎么办
- 【花】相思花是什么花
- 【种子】毛竹有种子吗?
- 【杏】银杏叶的颜色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