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是哪个公司创始人( 四 )



兵器上面的这些纪年标志着它们准确的生产日期 。 毫无疑问 , 这些兵器都是在秦始皇时期铸造 , 在秦始皇死后作为陪葬品被埋入地下 。 站在袁仲一和他的同事面前的 , 竟然是那支被历史的迷雾笼罩、消失了2000多年的无敌军队 。 突然间 , 司马迁笔下模糊的秦军形象 , 一下子就变得具体、清晰起来 , 兵马俑给人们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

1975年 , 整个世界都把目光集中在秦始皇兵马俑身上 。 许多媒体都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登在头版 。 各国元首和政要纷纷来到陕西 , 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古代中国军队的面目 。 无一例外 ,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

这些战士不但一人一个模样 , 他们的装束也明显不同 。 有的士兵戴着小帽 , 有的士兵却仅仅梳着发髻 , 这种差异意味着什么呢?这些戴着板状帽子的似乎是军官 , 可他们究竟属于哪个级别?难道2000年前的秦军就已经有了严格的军衔制度?

观察整个俑坑 , 6000名将士井然有序 。 他们的排列方法是随意而为还是有什么含义?这些陶土战士能否揭示古代中国谜一样的阵法和战法?一连串的问题都没有答案 。

继第一个俑坑之后 , 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陪葬坑 , 它至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黄土 。 研究人员制作了由上千张照片拼凑而成的俯视图 , 通过电脑模拟 , 可以看到地下的壮观景象 。

坑的东北角是弩兵 。 弩是古代战场上最为精准的武器 。 长平之战 , 赵军统帅就是被秦弩兵所杀 。

在兵马俑坑 , 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 , 由于在坑中没有发现弓 , 考古人员认为 , 这些青铜箭头都是为弩配备的 。

战国时代 , 箭头的种类繁多 , 这些箭头上的倒刺和血槽让人感到阵阵杀气 。 而在兵马俑坑中发现的箭头 , 几乎都是三棱形的 。 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这种三棱箭头呢?

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 , 在击中目标的瞬间 , 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 , 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

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 , 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 , 使箭头偏离目标 。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 , 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 。 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地分析 。 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 , 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 。

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 , 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 。

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 。 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乎的空气阻力 。 我们有理由推测 , 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

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 。 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 , 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 。 秦弩 , 连同它配备的弩箭 , 在那个时代很可能是技术含量最高的武器 , 它使秦军的攻击力大为加强 。

坑的南边是一支独立的战车部队 , 这是一个从不为人所知的兵种 , 长平战场上秦军神秘的轻兵会不会就是这些车兵呢?

紧着车兵的是骑兵 , 他们四骑一组 , 井然有序 。 这就是司马迁笔下 , 劫断赵军粮道的秦骑兵吗?

这些战士的动作表明 , 他们曾紧握着各自的兵器 。 由于年代久远 , 兵器的木制部分经腐烂 , 金属部分却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 兵马俑坑总共出土了4万多件青铜兵器 。

根据常识 , 铁兵器的杀伤力要远远大于青铜兵器 。 装备着落后的青铜兵器的秦军怎么可能战无不胜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就在这个山谷 , 秦军曾经投入了60万左右的兵力 。 长平离秦国的都城咸阳将近500公里 。 2000多年前 , 一支60万的秦国军队 , 远离国土 , 连续作战达两年之久!这是一个令今天的军事专家们迷惑不解的地方 , 以当时的条件 , 秦军的后勤供应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