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是哪个公司创始人( 三 )



在秦帝国之后100年 ,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诞生了 。 他的经典巨著《史记》记录了几百年间秦军发动的一次次战争 , 但对于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细节 , 司马迁却很少提到 。 一场涉及几十万军队、持续几个月的战争 , 往往只是简略的几十个字、甚至几个字而已 。 秦军使用什么武器、如何装备、用什么方法攻击对手 , 司马迁似乎并不关注 。

长平之战是《史记》中唯一一场记载比较详细的战役 。 公元前260年 , 秦军和自己最强大的对手赵军在长平决战 , 战争持续了整整两年时间 。 司马迁写到 , 当双方僵持 , 久攻不下的时候 , 秦军出动了一支2.5万人的“奇兵” , 将赵军一分为二 。 这支出奇制胜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的 , 司马迁却没有更多的说明 。

在赵军被分隔的同时 , 秦军派出一支5000人的骑兵部队 , 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 秦国的骑兵部队又是什么样的呢?

秦军合围之后 , 立即派出一支轻兵部队冲击赵军 。 这支令人费解的“轻兵” , 应该有超乎寻常的攻击力 , 这个“轻”字又做何解释呢?

1974年 , 干旱袭击了陕西省临潼县的西扬村 。 焦虑的村民希望地下水能够拯救他们枯萎的庄稼 。 几个村民将打井的地点选在一片石榴树林里的 。 三月份的一个黄昏 , 井水并没有看到 , 从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却挖出了一个真人一样的陶土人头 。 发现陶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 考古工作者取代了当地的农民 , 就在这个打井的地方 , 专业的发掘开始了 。

小小的井口被挖成了巨大的土坑 , 但是 , 真人一般的陶俑仍旧不断地在土层中出现 。 在现场的考古学家袁仲一和同事们断定 , 这是一个古代的陪葬坑 , 但谁也没有料到 , 他们几十天的挖掘 , 只是冰山一角 。

最终的探测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空前巨大的陪葬坑 。 它的面积完全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 1974年 , 由几个打井的农民开始 , 20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就此拉开了序幕 。

陪葬坑中这些武士模样的雕塑当初都是站立的姿势 。 很明显 , 它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破坏 。 1974年 , 展现在考古人员面前的 , 是一具具倒塌的身体 。 残破的头颅 , 断裂的手臂 , 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到处都是 , 在整个考古史上 , 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之多的陶俑 。

残破的兵马俑开始接受精心的修补 , 它们当初的面貌开始恢复 。 一个、两个、三个、一个个陶俑重新站了起来 。 他们的大小和真人一模一样 , 清一色都是战士的装束 , 身着铠甲和战袍 , 像军队一般 , 排列得整整齐齐 , 肃立在一道道隔墙之间 。

陪葬坑中还挺立着几百匹战马 , 它们昂首嘶鸣的状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雷霆万钧的战场 。 在战马的边上 , 古代战车的痕迹清晰可辨 , 木制的战车完全朽烂了 , 车体的轮廓却保留了下来 。

几十辆战车 , 几百匹战马、几千名战士 , 在20世纪70年代 , 排列在考古专家面前的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 。 关于这个俑坑的存在 , 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 , 也没有任何传说透露过一丝线索 。 他们是谁的军队 , 这个陪葬坑的主人又是谁呢?关中平原是秦汉至唐代的帝王谷 , 在俑坑西边的地平线上 , 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土堆 , 那是秦帝国的创建者秦始皇的陵墓 。

这样壮观的陪葬坑似乎也只能是气度非凡的始皇帝的作品 。 对于考古学家而言 , 推断最终是否成立还需要更为直接的证据 。 挖掘在进行 , 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 。 仔细清理以后 , 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 。

在这只矛上刻的文字 , 与今天的汉字非常相似 , 念作“寺工” 。 史书记载 , 寺工正是秦始皇设立的、主管兵器生产的国家机构 。 在这只戈上 , 专家们找到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 戈上右边的文字是:“五年相邦吕不韦造 。 ”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 , 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国的兵器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