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出现过九尾狐,九尾狐灭绝的时间( 三 )


九尾狐仙
先秦石刻上的巫女之歌
现代除了有名的几座“狐山”之外, 在山东日照天台山是少有的在先秦时代有关九尾狐的遗址了 。 而人们的判断就是依靠石碑上的甲骨文石刻, 讲述的是一位先秦巫女的故事 。 传说这个先秦巫女就是九尾狐的化身, 依靠修炼得到了人型 。
巫女之歌女巫魂兮, 灵游林兮; 守我家兮, 老祖尸兮 。 万年睡兮, 帝俊生兮; 子炅鸷兮, 祖羲和兮 。 行人安兮, 神赐福兮 。
世界上有没有九尾狐???九尾狐是不存在的, 九尾狐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 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 常用来象征祥瑞 。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 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 。 《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 其状如狐而九尾, 其音如婴儿, 能食人, 食者不蛊 。 ”
九尾狐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 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 。 《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 则九尾狐至焉” 。 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 王者仁智则至” 。 《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 则狐九尾” 。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 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
《《山海经》中的《南山经》篇、《海外东经》篇、《大荒东经》篇有关九尾狐的记载:“青丘之国, 其山有狐, 九尾,“又云"其有四足, 其叫声如婴儿, 有时也能吃人, 而吃了九尾狐的肉, 也可以不逢妖邪之气 。 ”西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在注释中说:“太平则出而为瑞” 。
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所撰的《白虎通义》、敦煌汉魏《瑞应图》、北齐魏收的《魏书》等多有提及“王者不倾于色, 则九尾狐至”, “王法修明, 三才得所, 九尾狐至”, “王者六合一统则见”等 。 《吴越春秋》将其与大禹治水娶涂山女娇联系在一起, 可见其不仅吉祥而且贞贵 。
汉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 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 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 。 夏朝君主姒杼曾东征后获得九尾狐, 但是即便是象征诸多祥瑞的九尾狐亦有其负面寓意, 《郁离子》:“青丘之山, 九尾之狐居焉 。 将作妖, 求髑髅而戴之”, 《戊戌日记》:“《山海经》:食人之兽如:青丘之九尾狐”, 《历代通鉴》:“性奸诈, 号九尾狐” 。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 。 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 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九尾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 。
扩展资料:

神兽寓意
一、正面寓意
先秦时代, 狐被视为瑞兽 。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 其狐四足九尾 。 ”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 。 ”祥瑞的内涵有二 。
一是为王称帝, 国家昌盛之兆 。 《吴越春秋》载:大禹年三十而未娶, 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 以为为王之吉兆, 乃娶涂山女 。 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 九尾庞庞, 成于家室, 我都彼昌 。 ” 《文选·四子讲德论》载:“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 。 ”
二是婚姻爱情之兆 。 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 显然同时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 。 《诗经·有狐》更是以孤独、抑郁、流浪之狐, 作为婚姻与爱情失其时之人类, 加以吟咏歌唱 。 故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 从而为后世以狐之性能比喻人类性爱魅力, 埋下伏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