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部位不能刺络放血,害人的放血疗法


什么是放血?什么样的人需要放血?要去哪放呢? 皮肤破损处、皮肤瘢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均不宜拔罐 。 另外, 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 。 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 9513
如果想要用刀给自己放血的话应该割在手上的哪个部位最安全? 经络放血疗法分什么病,每个病有不同的时间 。 但是如果紧急的话,那么这些时间就可以不遵守,这个不是死规定 。
中医的放血对身体有损害么 您好
八髎血一般是不会用放血疗法 。
刺络放血的作用主要是清热除烦,最适合用于有清热、止痛作用的穴位,常用的有,大椎、印堂、十宣等 。
而八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主要用于调理下焦,一般都是直接针刺或者使用艾灸的疗法,放血的疗法并不适合八髎穴 。
拔罐放血背部哪个部位不宜放血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 。 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 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 。 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 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 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 。 《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 。 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 。 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 。 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 。 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 。 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 。 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 。 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 。 特别强调手法宜稳、准、轻,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 。 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

【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 。 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