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评价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质性评价( 三 )



(六)强调参与与互动 ,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即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 。 一改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 ,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 , 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 , 这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的体现 。 例如 , 美国马里兰州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或指标的建设 , 学生可就教师对自己做出的评价结果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申诉等 。 这样 , 传统的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 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 , 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 , 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关注被评价者发展的需要 , 共同承担促进其发展的职责 。 在以往被动地接受评价中 , 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 , 被评价者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 , 对于评价本身更是拒绝大于欢迎 , 或者处于“例行公事”的被动状态 。 与此相比 , 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 并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 , 既提高了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 , 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 , 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理解 , 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 , 这将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进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 , 帮助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 , 促进其不断改进 , 获得发展 。

质量检验的形式有哪些? 量化评价 , 以目标分解量化的评价手段 优点简单公平 , 缺点以次充好 , 质性评价以评价对象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评价手段 , 优点准确 , 缺点人情社会 。
1、所谓量化课程评价 , 一定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 , 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中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 这种评价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占了主导地位 , 这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是课程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所说的课程的“第一代评价”和“第二代评价”时期 。
2、理论基础量化评价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直接产物 , 它感觉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孤立的实体 , 世界是有规则的、可预知的 , 存在着一般的规律和模式 ,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定存在逻辑因果关系 , 量化评价一定是运用这些关系 , 知识具有客观规律和可重复性 , 评价者只要遵守一定的方法规范 , 就能够将评价的结果在更大的领域内推广因此 , 使用一种理性、客观的方法 , 配合适合的程序 , 就能使我们预知和操纵世界 。
3、评价目标量化课程评价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操纵和改良 , 它的核心价值是秩序和一致 , 感觉课程评价的目标在于把握课程量的规定性 , 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量化分析 , 揭示出与课程相关的数量关系 , 掌握课程的数量特点和变化 , 从量的关系上对课程进行推断 , 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断定课程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 美国评价专家泰勒的基础原理反响了这个过程 , 教或学被描写成高度操纵、线性的和可测试的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