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节气有哪些,春天的三个节气( 四 )


知识点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 以春分点为点, 将黄道等分为24段, 每段为15度, 太阳每移行15度就表示到了一个节气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既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 由于中国地域广大, 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很大, 二十四节气并不适合于每一个地区, 主要适用于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 。

春季有哪些节气? 春季有6个节气 。
1.立春
2月3—5日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立”是“开始”的意思, 自秦代以来, 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 春是温暖, 鸟语花香;春是生长, 耕耘播种 。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 都被称为春天 。
2.雨水
2月18--20日 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 降雨开始, 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 表示两层意思, 一是天气回暖, 降水量逐渐增多了, 二是在降水形式上, 雪渐少了, 雨渐多了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 天雨水墙纸一生水 。 春始属木, 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 且东风既解冻, 则散而为雨矣 。 "
3.惊蛰
3月5--7日 蛰是藏的意思 。 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 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 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 故称惊蛰 。 从惊蛰日开始, 可以听到雷声, 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 出土活动 。
4.春分
3月20--22日 春分, 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 二十四节气之一,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 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是春分, 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礼制 。 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
5.清明
4月4--6日 蛰是藏的意思 。 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做入蛰, 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 古时人们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 故称惊蛰 。 从惊蛰日开始, 可以听到雷声, 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 出土活动 。
6.谷雨
4月19--21日 降雨明显增多, 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 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 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 “清明断雪, 谷雨断霜”, 作为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气温回升加快, 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
扩展资料:
春季是四季之一 。 从节气意义上讲, 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 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 。 在欧美, 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 到夏至结束 。 在爱尔兰, 2月~4月被定为春季 。
气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 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 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入春季, 当温度高于22℃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
气候
1.在春季, 地球的北半球开始倾向太阳, 受到越来越多的太阳光直射, 因而气温开始升高 。 随着冰雪消融, 河流水位上涨 。 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许多鲜花开放 。 冬眠的动物苏醒, 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 鸟类开始迁徙, 离开越冬地向繁殖地进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