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信有哪些称呼( 二 )


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 涕泪藉嫌素中 。 ”
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 但多指后者 。 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 车游滞客行 。 ”
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 才长数尺, 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 。 ”后来, 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 也简称“竹报” 。 如宋人韩元吉《水调歌头·席上次韵王德和》词:“无客问生死, 有竹报平安 。 ”
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 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 。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载:“窦滔妻苏氏, 始平人也, 名惠, 字若兰, 善属文 。 滔, 苻坚时为秦州刺史, 被徙(流放)流沙(沙漠), 苏氏思之, 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 滔宛转循环以读之, 词甚凄惋, 凡三百四十字, 文多不录 。 ”
后来就把妻子寄给丈夫的信称“锦字” 。 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 乡信有灯花 。 ”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
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 玉窗又见樱桃花 。 况有锦字书, 开缄使人磋 。
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 薄幸回颜 。 ”薄幸, 犹冤家, 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
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 塞鸿何事不归来“
【中国人对信有哪些称呼】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 含啼自草锦中书 。 ”
黄犬音:典故出《晋书·陆机传》 。 西晋文学家陆机是吴郡吴县(今上海松江)人 。 养有一个很好的狗, 取名黄耳, 他曾在当时的首都洛阳羁留, 很久没有得到家信, 十分惦念, 一日他笑着对狗说:“我家绝无书信, 你能送信不能?”黄耳摇尾作声, 表示可以 。 于是陆机写信用竹简装, 系到狗颈上 。
狗向南寻路到家, 取了回信又送回洛阳 。 后来就用“黄耳”或“黄犬”代指信使, 用“黄犬音”借指家信 。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用黄犬音, 难传红叶诗 。 ” 黄犬音也称“犬书” 。 如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待:“犬书曾去洛, 鹤病悔游秦 。 ”“鹤病“即妻子生病 。
3、便函

便函是机关团体发出的形式比较简便、非正式公文的信件, 从前也叫“札字” 。
如《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陈木南写了个札字, 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徐九公子借了二百两银子 。 ”
参考资料来源



在中国信都有哪些称呼 书:家书即家信, 手书即亲笔信 。 《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函:便函即便信, 公函即公文信件, 函授即通过信件来往授课 。
札:大札即重要的信, 礼札即送礼的信 。 《古诗十九首》诗句:“客从远方来, 遗我一书札” 。
简:书简即书信, 小简即便信, 叶圣陶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书信, 发表时题目为《语文教育书简》 。
笺:便笺即便信, 锦笺、华笺即书信的美称 。
尺牍:即书简, 因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
尺素:即绢书, 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 。 《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中有尺素” 。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 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 。 后来, 鸿雁就成了信的代称 。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 书指函札, 信指使人 。 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 。 换句话说, 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 。 ”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 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 如“家书”等 。 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