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人有哪些,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 四 )



第三, 王维诗歌的语言简淡而富于表现力, 不求词藻华美, 只须淡淡数笔, 就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其风格是由绚烂而归之于平淡 。 如《春中田园作》开头两句为“屋上春鸠鸣, 村边杏花白 。 ”“鸣”、“白”两个普通词汇, 写出了春天生动萌发的景象, 也表现了诗人平淡沉静的内心 。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成就及不上王孟, 留下作品也不多, 较为出色的诗作有: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 春深可花乱 。 潭清疑水浅, 荷动知鱼散 。 日暮待情人, 维舟绿杨岸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 唯余钟磬音 。 ”祖咏《终南山积雪》:“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 ”
山水诗人是谁 漫谈李白的山水诗
五岳寻仙不辞远
--漫谈李白的山水诗

李白一生的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 。 他说:“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他不慕儒家圣人, 愿为道教信徒, 志在求仙, 迹同隐游, 所以“心爱名山游, 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 然而他是一位天才诗人, 傲岸不羁, 蔑视权贵, “兴酣落笔摇五岳, 诗成笑傲凌沧洲”(《江上呤》) 。 所以在他创作的许多惊天动地的诗歌中, 也有不少山水篇章, 把山水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 。
“庄老告退, 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 。 寒门庶族的刘裕当了皇帝, 王谢大家的门阀受到打击, 诗人谢灵运愤愤然遨游山水, 却体会到大自然山水之美是具体的实在的 。 他说:“夫衣食, 人生之所资;山水, 性分之所适 。 ”(《游名山志序》)就象人生必需衣食一样, 大自然山水是适合人们憩息游赏的对象和环境 。 在观念上摆脱了汉代礼教化了的、魏晋玄虚化了的山水观, 他发现了浙东山水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大量创作了以欣赏山水为主题的诗歌 。 因此, 他的山水诗虽然有明显不足, 但却使大自然山水从古来神化、礼教化而玄虚化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 变为造化的艺术品, 焕发光彩, 供人游赏, 人化了 。 从此, 诗中游子增添一类新的活动, 便是宦游;诗中隐士也多了一种新的乐趣, 便是隐游 。 但南北分裂对峙, 政治动荡多变, 宦游得意者少, 隐游情真者寡, 诗人胸怀不广, 志向不高, 眼界趋窄, 情趣转细 。 因而不论宦游隐游, 山水诗的思想境界有限, 却使艺术表现精致纤巧, 出现许多形象生动有致的观赏名句 。 其代表诗人便是李白深为感佩的谢朓:“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 ”(《金陵城西楼月下呤》)可见李白山水诗接受了谢灵运、谢朓的艺术滋养, 承继发展了大、小谢山水诗歌艺术传统 。
随着隋代的统一, 大唐的昌盛, 诗人们经历观望徘徊, 增长着人生的乐观, 扩充着前途的展望, 在宦游中开阔眼界, 在山水里抒发激情 。 山水诗的思想境界逐渐高远阔大, 艺术表现由形似趋向神似, 而诗里的山水形象也从纤巧变为雄壮, 从观赏自然形态变为表现诗人自我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抒写朋友宦游离别情谊, 以山水起兴:“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 ”这前途的展望虽然迷茫, 但胸怀开阔, 情感悲壮 。 而在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 这位从中原宦游江南充当县丞的诗人却感到江南早春物候景色的新鲜:“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 ”洋溢着温暖美好的春意, 流露着诗人乐观的情绪 。 到了大唐鼎盛伊始, 约在唐玄宗开元初, 出现了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这位宦游诗人的眼里展现出一望开阔、前景灿烂的壮美气象, 敏锐地预见到一个光辉年代的来临, 显示出诗人对太平昌盛的乐观信心和舒畅情怀 。 所以当时文宗张说对此诗大为赞誉, “手题政事堂, 每示能文, 令为楷式”(殷璠《河岳英灵集》载) 。 明代胡应麟则评为“形容景物, 妙绝千古”, 显示了初唐与盛唐诗的“界限斩然”(《诗薮·内编》) 。 这是抒写宦游生活的山水诗的崭新特点, 是李白少年时代的诗坛所达到的一种高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