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有哪些习俗( 二 )


由于这种习俗在宋代广泛地传播到广东岭南地区, 民间“乞巧节”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 每个七夕这一天晚上, 妇女们都在院落里摆上瓜果菜, 结彩缕, 穿七孔针, 向织女星乞巧 。 说白穿七孔针, 就是七月初七的夜晚, 月亮只有半弯, 光比较弱, 姑娘们拿出彩缕, 冲着月儿, 把七、九个针眼一串一串地穿过去 。 这种钻好七、九个孔的针眼是专业检测针眼的工具, 谁能在月夜把针孔一直穿过这样的孔, 就说明她的手很巧 。
而且, 在这天夜里, 美少女们还会焚香燃烛, 跪拜天神七次, 称为拜拜, 也叫“拜七姐”, 拜后将扎纸的艺术品烧给七姐 。
女人们忙着拜七姐、做工艺品, 小伙子们忙着凑热闹, 提着小灯笼四处串门, 看女孩子, 寻找自己喜欢的目标 。 小孩合成大家呢, 与左邻右舍或同城网亲朋好友相聚在大屋露台上, 谈古论今吃宵夜, 好不热闹 。 一夜灯光一亮, 人头攒动, 大家沉浸在一派繁华和谐的气氛中 。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1、吃美食
每逢佳节吃美食我想应该也是中国的传统 。 七夕节也不例外, 过节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专属美食---乞巧果子, 又名巧果 。 是用油、面, 蜜、糖做成的, 而且会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好看的模样, 自己做了端出来吃或者拿出去卖 。 反正, 七夕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
2、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这个习俗大概是为儿童准备的 。 七夕时人们会做一些形象各异的小玩偶摆在家里 。 最开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 做一些牛郎织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 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动物形象 。 不一定多好看, 但是有趣 。 后来却越做越精致, 不只用金银, 还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样高的奇特玩偶 。
3、穿针比赛
七夕节有三大比赛, 穿针比赛其中最早开始流行的, 大约从汉代开始 。 在七夕节这天, 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有出家门, 大家聚在葡萄架下, 一边猜女郎织女相会会说什么轻言密语, 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 。 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 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
扩展资料:
七夕的传说:
民间相传, 在每年的七夕夜晚, 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 。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 。
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摆上时令瓜果, 朝天祭拜, 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 夜静人深时刻, 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

七夕节都有哪些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始于汉, 流于后世 。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具习之 。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 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 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 ”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 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 源于穿针, 又不同于穿针, 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 妇女曝盎水日中, 顷之, 水膜生面, 绣针投之则浮, 看水底针影 。 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 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 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 此拙征矣 。 ”

投针验巧

磨喝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