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句式有哪些,戊午上高宗封事特殊句式( 九 )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 , 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 , 对主语进行判断 ,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 , ......也 。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 主语后用“者” , 表示提顿 , 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 谓语后用“也”结句 , 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 如:“陈涉者 , 阳城人也 。 ”(《史记.了涉世家》)
2、“...... , ......也 。 ”判断句中 , 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 , 一般省略"者" , 只用“也”表判断 。 如:“操虽托名汉相 , 其实汉贼也 。 ”(《资治通鉴》)
3、“......者 , ...... 。 ”有的判断句 , 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 这种情况不常见 。 如:“四人者 , 庐陵萧君圭君玉 , 长乐王回深父 , 余弟安国平父 , 安上纯父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者也 。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 , 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 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 , 只起称代作用 。 这种判断句 , 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 如:“城北徐公 , 齐国之美丽者也 。 ”(《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 ,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 如:“刘备天下枭雄 。 ”(《赤壁之战》)另外 ,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 , 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
需要注意的是 ,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 而是指示代词 , 作判断句的主语 , 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 ,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 还有 , 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 , 都不是判断词 。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 , 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 , 受事者 , 而不是主动者 , 施事者 。 在古汉语中 , 在古汉语中 ,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 , 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 ,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 又叫意念被动句 。
有标志的被动句 , 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 , “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 如:“故内惑于郑袖 , 外欺于张仪 。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 , 形成“受......于...... 。 ”的形式表被动 。 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 , 十万之从 , 受制于人 。 ”(《资治通鉴》)
3、用“见”、“于” , “见......于...... 。 ”表被动 。 如:“秦城恐不可得 , 徒见欺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同上)“暴见于王 。 ”(《孟子.梁惠王下》)
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 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 , 它是放丰动词前 , 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 , 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 用“为” , “为......所..... 。 ”表被动 。 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 ”(《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 。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 在丁卯三月之望 。 ”(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 ,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
推荐阅读
- 李白的代表作有哪些,李白的经典著作
- 付费推广平台有哪些,仅渠道免费和全平台免费
-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什么是生物的概念
- 企业计划的主要部分有哪些,企业计划应该包括哪些部分
- 内分泌腺有哪些,内分泌腺有哪些器官
- 中国的国宝有哪些,现在谁是国宝
- 我国民间艺术有哪些,各个地方的民间艺术有哪些
- 李白的诗句有哪些,对李白做一个简单介绍
- 内蒙古的酒有哪些,扎兰屯秀水泉酒多少钱
- 副作用小的降压药有哪些,氨氯地平替换硝苯地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