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鸟是益鸟,十大有益鸟类( 二 )


2、杜鹃
杜鹃属(学名:Cuculus):该属共有10种鸟类,体型变化较大,一般在24-37厘米之间 。 都有一个长尾巴和强健的腿爪 。 中国最常见种为四声杜鹃和大杜鹃 。 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 。 叫声格外洪亮,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 。 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 。
3、猫头鹰
鸮形目中的鸟被叫做猫头鹰,总数超过130余种 。 大部分的种为夜行性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 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 。 该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 。 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 。
4、秃鹫
秃鹫通体黑褐色,头裸出,仅被有短的黑褐色绒羽,后颈完全裸出无羽,颈基部被有长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皱翎 。 幼鸟比成鸟体色淡,头更裸露,亦容易识别 。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 。
5、啄木鸟
鸟纲鴷形目啄木鸟科鸟类的通称 。 它是常见的留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 。 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 。 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 。
参考资料来源:

除了啄木鸟是益鸟,还有什么鸟是益鸟? 1、红胸田鸡(学名:Porzana fusc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 。 小型涉禽,体长19-23厘米 。 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 。 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 。 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 。
上体深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胸和上腹红栗色,下腹和两胁灰褐色、具白色横斑,脚红色 。 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 。
2白胸苦恶鸟(学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共有4个亚种 。 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额甲,嘴峰较趾骨为短;跗骨较中趾(连爪)为短;翅短圆,不善长距离飞行 。 善奔走,在芦苇或水草丛中潜行,亦稍能游泳,偶作短距离飞翔,以昆虫、小型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种子为食 。
3、红脚苦恶鸟(学名:Amaurornis akool)是鹤科秧鸡属的中等体型的鸟类,共有2个亚种 。 体长约28厘米,体形大小似秧鸡 。 嘴短,其长度约为跗蹠的2/3,嘴形多样 。 嘴基稍隆起,但不形成额甲 。
4、丝光椋鸟(学名:Sturnus sericeus): 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cm 。 嘴朱红色,脚橙黄色 。 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背深灰色,胸灰色,往后均变淡,两翅和尾黑色 。 雌鸟头顶前部棕白色,后部暗灰色,上体灰褐色,下体浅灰褐色,其他同雄鸟 。 特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 。
5、灰椋鸟(学名:Sturnus cineraceus):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 。 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 。
6、八哥(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外形大小和家八哥相似,体长23-28cm 。 通体黑色,前额有长而竖直的羽簇,有如冠状,翅具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 。 尾羽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 嘴乳黄色,脚黄色 。
扩展资料:益鸟种类繁多,在生存环境、生理结构、生活习性上千差万 别 。 在中国民众当中,有的益鸟已被人们熟知和保护,有的则未被认识,甚至有的还被当作害鸟看待 。 中国政府1982年决定,每年四月份第一周的时间作“爱鸟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