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有哪些,副作用最小的抗组胺药( 五 )


羟嗪(安泰乐):药效较强 , 也较持久 , 兼有对抗另一过敏物质5-羟色胺的作用 。
赛庚啶:抗过敏作用强 , 剂量亦小 。
酮替芬:是一种特殊的抗组胺药 , 除具有抗组胺效能外 , 还有稳定肥大细胞膜和抗5-羟色胺作用 。
第一代抗组胺药具有抑制血管渗出、减少组织水肿和抑制平滑肌收缩的效能 , 但因具有中枢抑制和抗胆碱作用 , 可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 且作用时间短 , 每天需服药2~4次 , 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
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最突出的特点是中枢抑制作用轻微 , 且多数为缓释长效制剂 , 每日只需服用1~2次 , 给患者带来方便 。 其代表药物有:
特非那定(敏迪):每片60毫克 , 一日服2次 , 每次1片 。 它是最早的第二代抗组胺药 , 在我国广泛应用 。 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有严重心脏不良反应后 , 现已限制使用与生产 。
阿司咪唑(息斯敏):每片10毫克 , 一日服1片 。 药效可维持1周 。 也曾在国内风行一时 。 但它也有心脏毒性作用 , 目前基本不用 。
西替利嗪(仙特敏):是羟嗪的体内代谢物 , 部分患者服用后有轻微嗜睡作用 。 一日1次 , 每次10毫克 。 可使过敏反应引起的分泌物增多和血管扩张得到控制 。
美喹他嗪(玻丽玛朗):特点是有较明显的抗胆碱作用 , 服后口干明显 , 对与胆碱能有关的荨麻疹 疗效更为确切 , 推荐剂量为一日2次 , 每次5毫克 。
氯雷他定(克敏能、开瑞坦):除具有抗组胺作用外 , 还有拮抗细胞间粘附分子的作用 , 达到减轻变态反应性炎症的效果 。 一日1次 , 每次10毫克 。
盐酸左卡巴斯汀(立复汀):是一种强效的局部用抗组胺药 , 它避免了全身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 起效迅速 , 效果确实 。 喷一次药效可维持10小时以上 , 故一日喷2次即可 。
抗组胺药的分类及特点有哪些?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H1抗组胺药 , 为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

西药治疗 可采用抗组胺类药物 , 如扑尔敏、安太乐等 , 有一定疗效 。

皮肤过敏又称为“敏感性”皮肤 。 从医学角度讲 , 皮肤过敏主要是指当皮肤受到各种刺激如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化学制剂、花粉、某些食品、污染的空气等等 , 导致皮肤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 敏感性肌肤可以说是一种不安定的肌肤 , 是一种随时处在高度警戒中的皮肤 。 其护理要特别留意 。

皮肤为什麽会出现皮肤过敏?
1、年龄增长 , 使皮肤分泌功能退化 , 皮肤在岁月的消磨下 , 会变得较薄 , 它的保护层功能亦随之减弱 。
2、长期暴露在阳光或空气污染的环境中 , 烟雾、灰屑、紫外光UVA和UVB , 以及红外线 , 均会损害皮肤 , 因为它们产生的游离子能破坏皮肤的脂质保护层 。
3、劣质化妆品或不当药物伤害 。
4、生理因素 , 压力、精神紧张和情绪低落 , 都会减弱皮肤的天然抵抗力 , 引致它的自我修护机能亦随之减慢 。 如内分泌紊乱 。
5、天气:面对天气的转变 , 肌肤亦需要额外的适应 , 例如在寒冷天气中 , 如果皮肤没有充分滋润的话 , 便很容易受到伤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