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有哪些,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 六 )


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本身的批判和反思, 找出中华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的思想因子, 成为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或引领的内容, 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要素 。

民俗的文化功能有哪些? 过春节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别盛大的节日, 不管出门在外有多远, 到了这个节日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团圆, 每到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家家户户都会欢聚一堂围在桌子旁边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会去亲朋好友家里拜年, 举国欢庆 。
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由来已久, 这是为了纪念楚国屈原而产生的一个节日 。 中国人过端午节有一个传统, 那就是一定会吃粽子, 赛龙舟, 吃雄黄酒 。 在汨罗江畔的人们还会往江水里面投粽子, 把汨罗江里面的鱼虫喂饱了, 这些生物就不会去食屈原的身体了 。
过中秋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佳节大家会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如果是住在钱塘江附近的人们, 可能还会在这一天去观潮 。 每到了这一天, 人人都会想起苏轼特别著名的诗句“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以寄托自己对家人的思念 。
七夕节
因为七夕节是中国所有的节日当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 所以七夕节有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 牛郎和织女的美丽传说众所周知, 所以七夕节一般是有情人的节日, 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 深受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中国的民风民俗有:除夕吃团圆饭, 祭祀, 熬夜守岁;春节拜年、走亲戚;元宵节吃元宵;寒食节祭扫、踏青;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等 。 具体介绍如下:
1、除夕
吃团圆饭, 祭祀, 熬夜守岁 。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 叫做“守岁” 。 除夕这一天, 家里家外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 。 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
2、春节
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等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 极尽天伦之乐 。
3、元宵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 此外, 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4、寒食节
在夏历冬至后105日, 清明节前一二日 。 是日初为节时, 禁烟火, 只吃冷食 。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5、清明节
又叫踏青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 经历史的发展演变, 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 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扩展资料:

在民间, 特别是农村地区, 有过小年和大年的习惯 。
小年, 即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 送灶王爷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画火化), 向玉皇大帝报告他所在的一家, 在过去一年的表现 。 为了让灶王爷说好话, 要供奉糖瓜, 送行时还要用糖糊在他嘴上, 让他上天言好事 。 到除夕再把灶王迎回来, 就是请(买)一张新的灶王画(画上画有灶王爷和他的太太灶王奶)供在厨房 。 画的两侧通常贴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 横批:一家之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