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有哪些,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 四 )


历来关于学术概念的界定,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 。 关于“民俗”的定义不下几十种, 至今还在争论不休, 我们遵存哪一种?概念界定是必要的, 但研究不能单纯从概念出发, 要从实际出发 。
中国民俗文化有哪些基本内容? 1、腊八节
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 。
2、冬至节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 。 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 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 据传, 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 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 俗称“添岁” 。

3、九九重阳节溯
农历九月九日, 为传统的重阳节 。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 故而叫重阳, 也叫重九 。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 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 。 九为阳数, 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 。 ”
民俗文化包括哪些 1、贴灶神画像
祭灶, 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 除了供奉糖瓜、糕点, 还要换灶神画像 。
2、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 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 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 。
3、大扫除
过了二十三, 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 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
4、团年守岁
过年习俗的民间传说与“祭腊”不同 。 据民间相传:“年”原是太古时代的一种怪兽, 每届寒冬将尽新春来迎之际, 便四出噬人 。
5、祭祖
过年祭祖, 既是对祖先一个悼怀, 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 祭祖一般在年三十, 乡间人家在去法秽 。
【民俗文化有哪些,各个地方的民俗文化】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春节民俗文化有哪些 1、拜神祭祖;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 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报祭祖先的恩德 。 除夕, 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 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 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 祭祀祖先, 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 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
2、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 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 所以统称为“贴年红” 。 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 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 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
3、年夜饭:年夜饭, 是年节习俗之一, 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 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 。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 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 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 不但丰富多彩, 而且很讲究意头 。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 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 。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 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
4、压岁钱: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 春节习俗之一 。 压岁钱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 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 过年给压岁钱, 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 保佑平安 。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 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 [35-3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