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有哪些,文章的写法指什么( 三 )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 , 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 , 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 , 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 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 , 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
扩展资料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 “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 , 为区别韵文与骈文 , 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 , 统称“散文” 。 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
随着时间的发展 , 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 , 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
参考资料:

数字的各种写法有哪些? 写作手法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等 , 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衬托、夸张讽刺、前后照应、对比等 。 写作手法还包括了修辞手法 , 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等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 , 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 , 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 “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 其次 , 描述时 , 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 。 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 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
例:赵新建《清塘荷韵》“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 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 作者的个人之“志” , 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 , 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


扩展资料: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写景和写人记叙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表现技法 。 一言以蔽之就是借助描绘景物 , 表达作者的情感 , 或者文中人物的情感 。 这种情感包括感情和感受两种 。 感情是受到对方的行为和状态影响而产生的人对人、人对物、物对人的爱、憎等心理 , 体现的是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态度 。
感受是对方的行为或状态影响而生成的一种情绪 , 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 情感更多的表现为人与物、人与人、物与人的关系;而感受更多的表现的是受对方影响后感觉主体生成的独立心理状态 。
借景抒情的呈现形式
1、全篇运用
这种情况 , 一般都是出现在写景散文和诗歌之中 。 整篇文章的内容都在写景 , 写作目的就在于通过写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 景物是全篇文章的内容 , 集中表现事物的特点是手段 , 抒发作者的情感是目的 。
例:朱自清的《春》 , 整篇文章都在写春天美丽的景色 。 写草突出草之嫩、草之盛;写花突出花之繁、花之艳;写风突出风之柔、风之韵;
写雨突出雨之缠绵、雨景之美;而作者突出的嫩、盛、繁、艳、柔、韵、绵、美 , 全部切合华夏文化的审美标准 , 一个作者对春之喜爱之情 , 已无需表白一句 , 读者也能通过作者的这种表达倾向直接感受出来 。
2、局部运用
有的文章 , 作者以叙事为主 。 随着事件的发展 , 文中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 , 为了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 , 穿插景物描写 , 借助景物来标下当时文中人物的情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