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端午安康( 二 )


中国人不太擅长表达爱意 , 但对家人、孩子的关心 , 往往就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的习俗上 , 浓缩着一点一滴的照顾 。
图片|向日葵-摄
居安思危 , 是祖先流传的智慧
《左传》里说:“居安思危 , 思则有备 , 有备无患 , 敢以此规 。 ”
居安思危 , 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智慧 。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 , 让先祖们深知 , 人当善待自然 , 顺应天时而为 , 因此有了四时节日 。
他们把对生活的思考 , 放进每一个节日中 。 比如 , 春节饮屠苏酒 , “可祛一年不正之气”;立春吃五辛盘可“开五脏 , 去伏热” 。
图片|momoeyes-摄
祖先们是在节日中 , 靠一代代的传承 , 告诉我们要怎么度过当下 , 过好生活 。
所以端午的祝福不是快乐 , 而是要说“端午安康” 。
因为端午是古代的防疫节 , 它的本意是在提醒世人驱毒避邪防疫 , 护佑生命 。
图片|钱十柒-摄
尤其是今年 , 不知戴着口罩 , 谨慎防疫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 , 但牢记老祖宗们的智慧 , 顺应天时 , 趋吉避凶 , 方为上策 。
“人在异乡 , 不要生病 , 要好好吃饭 , 照顾好自己 , 你健康 , 家人就安康 。 ”端午安康 , 是最好的祝福 。
提前向你轻道一声:端午安康 , 愿好人一生平安 。
图片|燕山-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 , 转载请联系作者 。

端午节为什么 要说安康 。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 端午节说安康快乐可以兼而有之 。
网上有传说端午不能互祝“快乐” , 只能互道“安康” , 弄得“有文化”的国人都小心翼翼起来 , 满屏的“端午安康” 。 其实 , 用怎样的心态和姿态面对中国传统节日 , 都是可以的 。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 , 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 , 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 , 后人为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遂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 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扩展资料:
另外 , 新时代的标志 , 就是每一天都洋溢着多元与多变 。 传统节日流传至今 , 附丽的各种意义重重叠叠 , 如同被包裹得紧密的香粽 , 有糯米、枣泥、豆沙甚至蛋黄、火腿、五花肉等多重滋味 , 用“端午”这鲜亮的粽叶一包 , 棱角分明又五味调和 。
人们拎着这无尽的滋味游走于长江黄河 , 穿越于远古今朝 , 既享受当下的天伦之乐 , 又追怀祖先的盛德、美好与忧伤——这正是节日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
在历史长河中 , 一个节日的形成 , 是岁月和文化长期打磨的结果 。 倘若非片面较真 , 吹毛求疵 , 有违先人旨趣 , 和唐风宋俗相比 , 就会倒显得胸襟和格局都逼仄了 。
参考资料来源:

为什么说端午安康而不说端午快乐? 端午节说端午安康是因为端午节是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节点 ,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的原因 。
端午是夏季(午月)的开端 , 阴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 , 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 , 古人形容此间“五毒尽出” , 蛇虫繁殖 , 易咬伤人 , 人易生病 , 瘟疫也易流行 。
所以端午节的主要民俗 , 包括饮雄黄酒、佩香囊、挂菖蒲和艾草、拴五色丝线、挂五毒图、挂钟馗像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 , 祈求平安、健康的寓意 。
扩展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