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瓷器,海捞瓷如何恢复釉面光亮度( 三 )



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 , 价格并非越高越好 , 这就需要认真加以鉴别 。 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 , 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 , 色泽是否莹润、透明 , 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 , 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 , 必须是手工绘制 , 不是印花、贴花 , 而且颜色要光亮 。

再就是看整体效果 , 是否周正 , 有无变形 , 釉面是否光洁 , 色度有无异样 。 最后 , 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 , 灯光往往会出误差 。 对瓷质可轻轻弹叩 , 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 , 存在裂纹的陶瓷则有沙哑声 。

备注:百度上搜索的 , 不知道有用可否 。 这应该是新瓷鉴别法 。 如果是古瓷 , 不知道管不管用了 。 呵呵 。
怎样鉴定瓷器是不是画的 瓷器不同于青铜器、古钱币需要包浆皮壳 。 我对古瓷器喜欢除去皮壳 , 真东西用不着残留它作为佐证 。 瓷器在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 , 不同的土层 , 面貌也不同 。 我们这里从水坑(古运河道)里出的瓷器瓷片 , 有的没有一点皮壳 , 光亮如新 , 但温润如玉 , 没有那种扎眼的火光气 。
也有土里的瓷器业重腐蚀 , 连釉面也全脱落也 , 釉面已去 , 何来皮壳?我在洗瓷片时 , 对有附着物的 , 开始听信瓷友的话 , 用洁瓷净泡 , 结果附着物去了 , 釉面也变了色 。 后来在清洗时采用钢丝球刷 , 用点力也能除去 。 对整器上的附着物(主要是瓷器 , 不包括低温釉的)采用刀片或美工刀小铲去 。 我想 , 自然与人工做的粘附物相比较 , 前者粘附在瓷面上更牢一点 , 后者则没那么牢 , 有的用指甲就能刮去 。
有些高仿品的确需要借助放大镜 。 我也碰到一些藏家 , 拿着放大镜转地摊 , 实是唬人而已 。
对瓷器的气泡进行研究 , 紫窑烧的与气窑、电炉烧的不同 。 前者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不断添柴 , 每次添柴炉温便有所下降 , 瓷器釉面的气泡也就大小不一、有宇航局有疏 , 且有层次 。 而用气窑烧的瓷器 , 因温度高 , 釉面沸腾 , 气泡大小相同 , 且没有层次 , 很容易甄别 。 但高仿不同 。 到高仿店一看 , 无法区分 。 这些高仿者已有所悟 , 什么时候升温 , 什么适当降温 , 研究透了 , 用气窑与柴窑烧出来的瓷器别无二致 。 但是 , 运用这种“气泡学”可以区别一些不同高仿的东西 , 如果瓷器的釉面气泡大小一致 , 处在同一层 , 那肯定是现代仿品 。 瓷友雅玩 , 找的就是感觉 。 任何事都不同绝对化 , 气泡只是辨赏瓷器的一种方法 。 我曾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不同的瓷片 。 比如先用10倍的放大镜看官哥汝钧瓷片釉面的气泡 , 再用40倍的放大镜反复看 , 找到其中的感觉 。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闻香识女人》 , 现实中有不少瓷友闻香识瓷片 。 搞古陶瓷收藏 , 除了看器型、胎质、釉水、款识、痕迹、气泡等外 , 还有用鼻子闻的 。 不少搞老窑的瓷友均有此感受 。 一般出土的古陶瓷(主要是瓷化程度不高的、低温釉的)都有一股芬芳的泥土味 。 有的古陶瓷虽然离开土层时间很长了 , 但只要一碰到水 , 那股特有的泥土味就会溢出 。 像汉罐、鸡首壶、宋吉州窑等瓷化程度不太高的均可闻到 。 这种泥土味 , 比起那种作伪时掺入其他东西埋地后取出的新品发出的刺鼻腥味有所不同 。 有兴趣的瓷友不妨自己试验一下 。 当然 , 这种闻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 。 听说 , 现在有一些仿者新品分别埋入不同的土层 。 如汉代瓷器就埋汉墓的泥土中;宋代瓷器就找宋墓的泥土掩埋 , 等几个月或半年取出后 , 不知是否也能达到真品的那种泥土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