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怎么过,传统节日怎么过( 五 )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 , 有多种说法 , 有祭屈原 , 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 , 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 比赛中 , 鼓声急促 , 众桨翻飞 , 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 , 不相上下  , 既是竞渡游戏 , 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 , 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 。 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状不尽相同 , 花样繁多 。 如包成牛角状的叫角粽 , 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 , 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 , 放肉的叫肉粽 , 放枣的叫大枣粽……统称叫粽子 。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 。 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 , 还有用大黄米(粘黄小米)的 , 还有添加中药益智仁 , 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传统文化:
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 , 江浙地区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 , 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 , 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 春秋战国时期 , 龙舟竞渡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 后来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 , 传出国外后 , 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

端午节怎么过? 屈原故里的三个端午节
在屈原故乡秭归有三个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阳” , 五月十五为“大端阳” , 五月二十五为“末端阳” 。 秭归人从农历四月底就开始忙碌――泡糯米 , 杀鸡鸭、扫庭院 , 备锣鼓 , 修龙舟…… 。 到了五月初五头端阳这天 , 人们开始包粽子、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 , 还采来白艾和菖蒲用红纸条扎成束后悬于门前 。 到了农历五月十五这天 , 各家各户备下佳肴接女儿、女婿回家同享 , 俗称“过大端阳” , 这期间的重头戏包括划龙舟、投粽子、办诗会 , 这种热闹的节日气氛一直持续到农历五月二十五日也就是“末端阳” , 前后长达20天 。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 , 往往于节前预汲 , 据说是为了避井毒 。 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 , 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 , 可全年不误食苍蝇 。 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 , 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 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 。 赵县端午 , 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 , 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 , 称为“踏柳” 。
﹝山东省﹞ 邹平县端午 , 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 , 传说可以避邪 。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 , 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 临清县端午 , 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 , 女孩带石榴花 , 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 , 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 。 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 。 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
﹝山西省﹞ 解州端午 , 男女戴艾叶 , 称为“去疾” , 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 , 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 隰州端午 , 各村祭龙王 , 并在田间挂纸 。 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 。 定襄县端午 , 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 。 潞安府以麦面蒸团 , 称为“白团” , 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