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怎么来的,十二生肖是怎么产生的


十二生肖是怎么得来的? 只要是中国人 , 就有一个自己的属性 , 这是中国计算年龄的传统方法 ,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符号 , 各配一个相应的动物属性——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 那么十二生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人认为 , 这是古代华夏民族纪年法与少数民族纪年法相互融合的结果 。 在尧舜时代就开始使用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符号和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符号 , 本来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法 , 而我国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长期过着游牧生活 , 很多事物都用动物来表示或指代 , 因此创造了以动物来纪年的方法 , 在汉代 , 两者相互结合产生了十二生肖 。 也有人认为 , 中国古代有十二时辰的概念 , 把黄道附近的天空分成十二等份 , 由东向西配以十二支 , 用于纪年 。 由于古时候图腾崇拜的影响 , 人们往往习惯把各种自然现象同动物形状或别的神奇的东西联系起来 , 从而形成了十二生肖 。
还有人认为 , 十二生肖产生于国外 , 是由印度传入的 , 比较印度的十二生肖 , 只是狮子在中国改作了老虎 , 金翅鸟在中国改作了鸡 。
关于十二生肖在民间也有许多传说 , 如 , 传说轩辕皇帝要选十二个动物担任宫廷侍卫 , 动物纷纷报名 , 猫让老鼠代替自己报名 , 老鼠第一个把自己报上了 , 却没报猫 , 所以十二生肖中没排上猫 。 民间故事很难令人相信 , 但如果说这十二种动物是古代部族崇拜的图腾 , 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 , 十二生肖的来历也一直是一个谜 。

十二生肖到底是怎么来的,起源于什么呢? 古人仰望天空良久 , 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 , 低头一看 , 原来是老鼠在活动 。 天长日久 , 古人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 。 于是 , 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 , 成了“子鼠” , 并按一天的起始 , 排在属相的第一位 。
牛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 , 牛当然也是如此 。 农家以牛耕田 , 喂好牛是农家的大事 。 丑时(一点至三点) , 农家自会起身喂牛 。 牛与丑时联系在一起 , 便成了“丑牛” 。
老虎凌晨三点至五点 , 昼伏夜行的虎最凶猛 , 农家常常会在此时听到不远处传来虎啸声 。 于是 , 虎与寅时相联系 , 有了“寅虎” 。
五点至七点 , 天亮了 , 兔子跑出窝 , 去吃带着露水的青草 。 于是 , 兔子与卯时相联系 , 便有了“卯兔” 。
七点至九点 , 是容易起雾的时刻 。 据说龙能腾云驾雾 , 大雾之中才会“神龙见尾不见首” 。 如此 , 龙才会在辰时的雾中“出现” 。 龙和辰时相联系 , 便有了“辰龙” 。
蛇九点至十一点 , 大雾散去 , 艳阳当空 。 体温不恒定的蛇从洞穴中爬出来晒太阳 。 蛇最活跃的时刻 , 便是“巳时” 。 在造字时 , “巳”被画成了一条蛇的象形 。 “巳蛇” , 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 。
十一点至十三点 , 烈日当头 。 这“烈” , 使人想到了人类“得力助手之一”的马 。 红鬃烈马是良驹 , 但它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 。 马与午时相联系 , 就有了“午马” 。
十三点至十五点 , 未时 , 骄阳已把草上的露珠晒干 , 可别忘了这正是放羊的好时光 。 于是 , “未羊”应运而生 。
猴十五点至十七点 , 申时 , 太阳偏西 , 或者雨过天晴 , 天气显得清爽起来 。 这时候 , 猴子最喜欢在树林里玩耍啼叫 , 人们听到了 , 记在心里 , 便把这一时刻与猴子联系在一起 , 于是有了“申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