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头怎么梳,旗头怎么固定在头上( 七 )



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 , 也很注意头饰 。 在众多头饰中 , 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 。 这是一根长约30厘米 , 宽约2、3厘米的银簪子 , 横于发髻之中 。 在清朝满族妇女的上层中 , 不仅要带旗头(一种用青绒、青缎做成的扇形头冠) , 而且要插上各种各样的银饰 , 如花针、压鬓针、大、小耳挖子等 。 满族妇女的耳环也与众不同 , 他们在耳朵上要扎三个耳眼 , 戴三只耳环 , 这种古老的习俗 , 一直延续至今 。
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j头 , 式样简朴 。 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 , 之上 。 ”横插于发髻之上的类似发冠一样的扁方长三十二至三十三点五厘米 , 宽四厘米左右 , 厚零点二至零点三厘米 。 呈尺形 , 一端半圆 , 另一端似卷轴 。 如一变相横簪 , 无论是梳两把头或是大拉翅 , 它都是起到连接真、假发髻之中“梁”的作用 。 扁方的作用类似古代男子束发时用的长簪 , 也许扁方就是由此而演变过来的 。 扁方的质地多为白玉、青玉 , 少数为金、银制品 。
清代中期 , 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 , 也叫"旗头板"、"大拉翅" 。 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 , 上面放置旗头 。 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 , 是一种扁形的冠 , 里面有铁架支撑 , 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 , 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 , 侧面悬挂流苏 。 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 , 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 , 所以 , 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