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怎么拔,拿什么拔罐


拔火罐的正确步骤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拔罐是中医外调方法之一 , 有扶正祛邪 , 平衡阴阳;疏通经络 , 宣通气血;消肿止痛;祛湿逐寒 , 通利关节;预防保健作用 。 拔罐一般选用火罐 , 可借助火的热力 , 效果更佳 , 建议专业人员使用 , 若家庭或非专业人员使用可以选用气罐 。
做拔罐时需注意:
1、有出血倾向者 , 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禁用拔罐疗法;
2、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局部 , 皮肤病处、骨折部位、心尖部位、烦躁不安者禁拔;
3、女性月经期腹部、腰部慎拔 , 妊娠期禁拔;
4、过饥者慎拔 。 静脉曲张、太阳穴处慎拔、儿童轻拔;
5、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慎拔;
6、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禁拔;
7、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 , 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拔罐怎么拔有劲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 , 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 , 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 , 容易造成危险 , 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 。 如果乱施穴道 , 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
首先要注意选材 , 中医多用竹筒 , 如找不到 , 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 , 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 , 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 , 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

在拔火罐前 , 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 , 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 , 露出要拔罐的部位 , 然后点火入罐 。 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 , 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 , 操作要迅速 , 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 , 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 , 不能等火熄 , 否则太松 , 不利于吸出湿气 , 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 。 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 , 取时不要强行扯罐 , 不要硬拉和转动 , 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 , 另一手按压皮肤 , 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 , 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 。 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 , 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 , 微微上提 , 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 。 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 , 也可以来回移动 。 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 。 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 , 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 , 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

------------------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 俗称“拔罐子”、“吸筒” , 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 , 《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 。 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 , 起初并不是使罐 , 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 , 罩在患部排吸脓血 , 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 。 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 , 是公元281~361年间 , 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

后来 , 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璃罐所代替 , 治病范围也从早期的外科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背肌肉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

拔火罐是一种充血疗法 , 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 , 形成负压 , 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 , 造成充血现象 , 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 中国人称它为郁血疗法 。 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 , 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 , 至今不衰 , 连一些外国人也颇感兴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