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如何防治青杨叶锈病


青杨叶锈病又叫落叶松杨锈病 , 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 , 已见报道的国家和地区近40个 , 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 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可见到它的危害 。 本病危害落叶松和杨树 。
症状:春天 , 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 , 其上有浅黄色小点 , 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 。 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 , 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 , 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 , 有时几个连成一条 。 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 。 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 , 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 。 晚夏以后 , 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 , 初为铁锈色 , 逐渐变为暗褐色 , 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 。 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 , 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
病原:病原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 , 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栅锈菌属真菌 。
发病规律: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 。 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 。 春天 , 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 , 萌发产生担孢子 , 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 , 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 , 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 。 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 , 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 , 产生夏孢子堆 。 夏孢子可重复产生 , 重复侵染 , 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 。 晚夏以后 , 逐渐长出冬孢子堆 。 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 。 多雨的年份和地区 , 生长密集 , 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 , 病情严重 。 青杨派高度感病 , 黑杨派抗病至高度抗病 , 白杨派免疫 。
防治:
1、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
2、药剂防治:50%托布津800倍液 ,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 50%退菌特500倍液 , 波美0.3度石硫合剂 , 敌锈钠200-500倍液 , 粉锈宁1500倍液 , 必菌鲨1500倍液等 。
3、选育抗锈病树种 。
【【防治】如何防治青杨叶锈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