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晚银桂的病害防治
褐斑病
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 危害叶片 , 初期为黄色小斑 , 发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斑 , 黄褐色至灰褐色 , 病斑直径为2-10mm , 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 叶片正面散生许多黑色霉状小点 , 这就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病斑连接成大斑后 , 导致叶片枯死 , 但不会扩长到叶脉 。 此病菌靠风、雨、浇水等方式传播 , 3月开始生长、4-10月为发病期 , 10月以后病情减退 。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 老叶发病较重 。 一般丹桂比金桂、银桂抵抗此病的能力强 。
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植晚银桂的病虫害防治知识——褐斑病、叶枯病、煤污病和黄化病】冬季清除病株残体、病叶并及时销毁 , 引入的苗木应剪除病叶 , 重病区苗木出圃时 , 可喷施高锰酸钾1000倍液 , 药剂防治参照桂花叶枯病 。
加强水肥管理 , 增施腐殖质肥料和钾肥 , 增强植株抗病力;莳养环境要通风透光 , 发病期不宜喷淋 , 避免雨淋 。 切忌土壤积水 。
及时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秋末入室前喷两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 如有发生 , 可用90%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防治 。 发病期间可喷洒1︰2︰100-200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 , 或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 或嗪氨灵500倍液 , 或50%代森铵600倍液 。
叶枯病
叶枯病又称枯斑病 , 是桂花的一种重要病害 。 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叶缘开始 , 小斑点淡褐色 , 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 , 病斑有时卷曲脆裂 , 病斑可相互连结达叶片的1/3至1/2 , 灰褐色 , 边缘为绿色 , 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 , 引起叶片大面积干枯 ,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衰弱时 , 发病较重 , 一般为7至11月发病 , 经风雨传播 。
防治方法
秋末冬初 , 彻底清除病叶 , 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 减少越冬病菌 , 可有效抑制来年该病的发生;
苗木移栽或引进的苗木 , 要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 必要时可于出圃前给苗木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 , 进行杀菌消毒;
加强管理 , 增施磷、钾肥 , 经常松土除草 , 防止土攘板结或积水 , 遇到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和喷水 , 以增加桂花植株的抗病能力;
发病重的地区 , 从6月下旬开始 , 每半月喷洒一次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 或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 , 连续3-4次 , 防治效果良好;还可用25%的丙环唑乳油5000倍液喷雾 , 间隔期48天 。
煤污病
该病通常发生于高温、多湿的季节和闷热、潮湿、隐蔽、通风不良的环境中 。 主要表现为叶面和干枝上蒙有一层颜色深浅不一的灰黑色粉状物 , 有时甚至结成黑膜状 。 究其原因是由于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 , 分泌的排泄物引起多种真菌的寄生从而诱发了黑乎乎、灰蒙蒙的煤污病 。 灰黑色的煤污层 , 不仅影响了桂花植株的观赏 , 而且会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 , 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 并引起感病叶片变黄萎蔫后提前脱落 。
防治方法
加强桂花植株的整形修枝 , 确保植株内膛通风透光 , 促成植株生长良好;
发现蚜虫、蚧壳虫、粉虱等昆虫刺吸危害桂花时 , 及时进行有效防治 , 予以杀灭;盆栽植株 , 经常喷水淋洗叶面;
发病初期 , 用50%的甲·硫悬浮剂500倍液 , 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份剂800液 , 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液 , 喷洒枝叶 ,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推荐阅读
- 【种植】毛蕊花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简介
- 【生长】晚银桂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 【种植】独角莲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
- 【生长】独角莲的生态习性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 【作用】姬松茸的功效与作用 姬松茸的药用价值
- 【产地】茶树菇江西产地最好
- 【种植】茶树菇一亩种植的成本在48万元左右
- 【价格】茶树菇的价格 茶树菇的营养价值
- 【制作】干煸四季豆的制作材料 干煸四季豆制作的详细步骤
- 【区别】两种菇简介 鸡腿菇和杏鲍菇的区别